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7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41篇
综合类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有很多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研究机械波的传播,包括力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材料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和地震学,其数学理论都是弹性动力学的波动方程,但处理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将推动波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金艳  叶非 《合成化学》2002,10(4):327-328
利用“一锅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定了结构,并对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4.
1引言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被认为是最适合发展可移动电源的选择之一,目前困扰DMFC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所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是杜邦公司的Nation膜)的阻醇性能较低。磺化聚醚醚酮膜(SPEEK)特有的微观结构使其阻醇性能明显的优于Nation膜,而较低的质子传导率、较差的机械性能以及溶胀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通过在其中加入二氧化硅(SiO2)和磷钨酸(PWA)制备磺化聚醚醚酮/二氧化硅/磷钨酸导电复合膜,并考察了二氧化硅及磷钨酸对复合膜溶胀性能、质子传导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军  谭问非 《分子催化》1997,11(6):421-426
报道从D-甘露醇出发合成手性双膦(2S,5S)-3,6-双(二苯膦)-1,4:3,6-双脱水-2,5-双去氧-L-艾杜醇,原位下BDPI与3种铑配合物作用生成手性非螯合型双膦铑催化剂,常压下对4种脱氢苯丙氨酸衍生物进行不对称催化化反主尖,对反应结果及e.e.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ATSC HDTV视频输出采用了SMPTE的相应标准.将像素计数与行计数相结合,采用统计行分类编码的算法对SMPTE274M、SMPTE296M、SMPTE293M和SMPTE295M标准的同步与消隐时序控制信号进行了多平台的仿真分析,并在ALTERA公司的EPM7128上最终实现了本设计.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稀疏表达分类算法(SRC)实现了人脸识别,并与紧邻算法(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等传统识别算法进行了比较,SRC的识别率高于这些传统的识别方法.在主成分分析(PCA)等特征提取算法下,比较了稀疏表达中用于重构信号的基追踪算法和贪婪算法的识别率和识别时间.结果表明,l1_ls的识别精度较高,但识别速度慢;在对识别速度要求较高时,可通过同伦算法(Homotopy)求解.针对有遮挡人脸的识别实验表明,利用梯度投影稀疏重建算法(GPSR)可对遮挡人脸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不同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的固化动力学,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分析了PVC表皮成分,以确定导致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不固化的具体原因。 结果表明,PVC表皮中导致硅橡胶不固化的主要元素为P元素。 在固定硅橡胶厚度为1 mm的情况下,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依然能固化;而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超过约2.4×10-2%时,虽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的中间层依然能固化,但与PVC表皮接触部分的硅橡胶不固化,且不固化层厚度随P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 本文还研究了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降低硅橡胶厚度至微米级时的固化行为,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当硅橡胶厚度低于2 μm时,硅橡胶出现不完全固化现象。 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含有P元素的PVC表皮表面的固化行为主要是由硅橡胶样品中铂催化剂总含量及PVC表皮中的P元素含量确定的,同时也会受到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反应速率以及铂催化剂、P元素在硅橡胶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