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浅谈高校电化教育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教育是高等院校现代化教学、科研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它在教学活动中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扩大教育规模、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育成本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电化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电化教育的内涵。高新技术在新设备层面上的展示,则对高等院校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电化教育技术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一系列3-芳基-1H-5-取代吡唑酰腙类化合物,用于抗癫痫和抗炎活性筛选.方法以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为起始原料与草酸二乙酯发生缩合反应,然后与水合肼环化、肼解,最后与芳香醛(酮)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5a-5o.采用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皮下戊四唑实验(scPTZ)筛选其抗癫痫活性,旋转棒法评价其神经毒性;采...  相似文献   
3.
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文化层次和艺术品位.摄影作品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一直是学者和摄影家研究和追求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摄影形态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挖掘各种摄影题材的文化内涵及展示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摄影艺术的目的所在,也是所有艺术形式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光镜下观察了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中脑视叶的组织学结构.秦岭滑蜥中脑视叶分为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被盖两部分,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顶盖处灰质和白质交替排列.神经细胞主要在灰质内,白质中有小细胞零星分布.由深层至表层依次为室管膜层、深白质层、深灰质层、中白质层、中灰质层、浅白质层、外灰质层和分子层.被盖处细胞层次不明显.左右视叶与中脑水管在视叶中部相通.视叶前部有横行的纤维将左右视叶联系起来.与其他脊椎动物中脑的比较结果表明秦岭滑蜥在爬行类进化上处于较低等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陆英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陆英干燥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粗提物和萃取相的抑菌活性初步确定陆英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较高,但甲醇超声法提取物活性更好.其中甲醇超声法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优,对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维持了大自然碳平衡.随着密集人类活动和高度工业发展,碳燃料、碳化学品和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导致碳排放过量,碳平衡已被严重破坏,碳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量排放到环境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先进的环境技术,如微生物分解,去除空气和水中的碳基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CO2.但是,CO2本身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早超过了天然碳循环所能维持的环境自洁净能力.基于先进催化技术建立人工碳循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生成的CO2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有机化学品(如太阳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低碳方法.光合作用是自然碳循环中核心过程之一,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关键.受到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积极开发人工光合成技术推动CO2资源化.人工光合成技术本质上基于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基于有氧光催化氧化过程,有机污染物可以矿化生成无毒CO2.另一方面,基于缺氧光催化还原过程,CO2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太阳能燃料.理论上,结合上述两个过程,为建立人工碳循环奠定基础,但是,至今很少有人成功建立有氧氧化-无氧还原串联光催化工艺,实现人工碳循环.难点在于有机污染物的有氧氧化反应和CO2的无氧还原反应的操作条件与反应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缺乏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反应的双功能光催化剂.本文成功构建了具有双功能的g-C3N4/Bi/BiVO4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它不仅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有氧光催化氧化性能(以降解染料罗丹明B为例),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缺氧CO2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基于“一锅法”厌氧耦合氧化-还原反应,g-C3N4/Bi/BiVO4三元复合光催化剂成功实现同步罗丹明B降解与太阳能燃料生成,构建了从毒害有机污染物到高品质太阳燃料的碳循环.结合牺牲剂实验分析与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作者提出g-C3N4/Bi/BiVO4复合光催化剂的双功能性与g-C3N4与BiVO4界面内建S-型复合异质结有关.S-型复合异质结既促进界面电荷转移与分离,又维持了最佳电荷氧化还原电位.此外,S型g-C3N4/Bi/BiVO4复合光催化剂中原位生成的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Bi纳米颗粒具有双重作用,既促进界面电荷定向转移,又促进可见光吸收.本文开发的新型双功能S-型g-C3N4/Bi/BiVO4复合光催化剂系统为进一步开发集成式有氧-缺氧光催化碳循环反应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