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传春  谢振 《科技信息》2009,(11):237-237
山东建筑大学加固所日前对济南旧城改造拆迁中要保留的古建筑物在加固的基础上进行了国内最远距离的成功平移,该案例属于结构加固知名范例。由此引发对本文的探讨。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工程的任务不单要作好建筑物前期的设计工作,还要能科学的评估结构损伤的客观规律和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功能性,结构的加固势必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孔形光斑的识别与消除谢振镳,张士刚(鞍山钢铁学校)观察会聚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使用光具座,用透光屏上的小孔为物,物距定位准确.孔形规则,像与物便于比较,常用于定量测试实验。但是,如光源配置不当,穿过小孔的光束具有孔形截面,入射到透镜面上形成一孔形光斑...  相似文献   
3.
测“g”的一种方法谢振镳(鞍山钢铁学校114002)让物体自由下落,根据公式h=gt2,利用数字毫秒计计时,测重力加速度g,原理简单,但精确度很差.因为,无论你怎样精心操作,都难以实现初速度为零的条件,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一微小距离后才能挡光触发计时,...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轴旋转调制惯性导航系统结构动刚度低的问题,以模态仿真分析为基础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基于无质量弹性单元等效滚动轴承的方法,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轴承等效刚度,并引入转子动力学合理表征系统的旋转行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实现了系统模态的高可信度仿真分析。以提高系统一阶模态频率为设计目标,通过结构性能缺陷识别的方法确定优化方向,对结构薄弱点进行改进设计,将系统结构基频从36 Hz提高到74 Hz。最后,开展模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符合度优于90%,优化后的系统在0~60 Hz的扫频范围内无明显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5.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中空腔结构、低密度、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以及表面易修饰等理化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主要概括了近年来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控释、靶向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翟传春  谢振 《科技信息》2009,(7):298-298,332
现浇混凝土GBF高强薄管空心混凝土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模式,其力学性能更加合理,能降低建筑自重、具备更好的隔音效果并大幅缩短工期的特点,是继普通梁板、密肋楼板后既能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又能更好的体现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超声波浸渍法制备不同钯含量的催化剂,用于氢气中微量氧气的去除.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钯含量和氢气空速对出口氧气含量的影响,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对催化床层反应区域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随空速增大,氧气转化率降低;出口氧含量曲线在空速为10~12s^-1和15~17s^-1两处出现拐点,且钯含量越高,拐点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在氢氧催化反应中,内扩散为反应的主要控制步骤;当钯含量高于0.20%时,提高钯含量对催化反应影响不明显;采用较低的钯含量、较小的颗粒、较大的催化剂装填量有利于提高除氧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超声波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钯含量的催化剂,将此催化剂用于除去氢气中的微量氧气的实验。实验测定含有一定氧气的氢气在钯催化作用下,催化剂钯含量和氢气空速对出口氧气浓度的影响,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方法对催化床层反应区域进行了检测。实验显示,随空速增大,氧气转化率降低。出口氧含量曲线在空速为9s-1和15s-1两处拐点,且钯含量越高,拐点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在氢氧催化反应中,内扩散为反应的主要控制步骤,在钯含量高于0.2%,提高钯含量对催化反应影响不明显。采用较低的钯含量、较小颗粒、较大催化剂装填量有利于提高除氧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的稳定性,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并优化其冻干工艺.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PNS-NPs,以再分散性、粒径分布及微观形态及药物渗漏率为指标,进行全面实验和配伍实验筛选最优冻干工艺.结果表明: PNS-NPs冻干粉最佳制备工艺为预冻时间12 h、冻干保护剂为2.5%蔗糖+2.5%海藻糖.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冻干粉分散性好、无粘连,扫描电镜显示其微观形貌呈球形; 分散后粒径为(138.30±3.15)nm,相比于冻干前原液有所增加,但各组分药物渗漏率均未超过5%.PNS-NPs冻干粉有望成为PNS纳米新剂型.  相似文献   
10.
谢振镳 《大学物理》1993,12(10):27-27,26
实测表明,在需要测量即时速度的有关实验中,使用数字毫秒计S1档的计时误差很大。本文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