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彦海  文春根  吴浩彬 《江西科学》2008,26(1):53-56,59
本研究分别在10℃、15℃、20℃、27℃和30℃等5种水温下暂养褶纹冠蚌,每组蚌的数量为30只,暂养5d后对各组褶纹冠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15℃以下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其总血细胞含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水温为15℃时其总血细胞含量最低,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1.90±0.59)×10^6个;在15℃以上的3种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总血细胞含量逐渐升高,水温为30℃时其总血细胞含量达到最高值,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2.62±0.60)×10^6个。随着水温的不同,褶纹冠蚌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其中的大颗粒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分析原肌球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磷酸盐缓冲溶液组(PBS组)相比,原肌球蛋白诱导组(TM组)有69个基因表达上调,154个基因表达下调,富集到180条通路;TM组相较于脂多糖和IFN-γ联合诱导M1型巨噬细胞组(LPSIFN组)有1346个基因表达上调,1360个基因下调,富集到308条通路;TM组与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组(IL4组)相比,有455个基因上调,446个基因下调,富集到269条通路。根据KEGG结果选择5条可能涉及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包括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这5条通路中的NOD2、TLR2、AKT3、NLRP3、Caspase-1、CD14、Lat、Myd88、NFKBIA和STAT1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检测到TM组NOD2、TLR2、NLRP3、STAT1这4个基因表达量相较于PBS组显著升高,与这4个基因相关的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原肌球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过程。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分析巨噬细胞极化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鄱阳湖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870尾黄鳝中,有231尾黄鳝的消化道中有棘头虫感染,感染率为26.5%,丰盛度为9.79±13.9。不同月份之间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5);感染率在11、12和1月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55.7%、48.5%和44%,而2月份的感染率最低,为11.2%。5月份的丰盛度最高,达到22.71±13.90;2月份的丰盛度也最低,为3.00±1.27。不同体长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体长为55.1~60.0cm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最高,体长小于21cm的黄鳝没有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棘头虫感染与未感染黄鳝之间的肥满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利用比值衡量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证明棘头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褶纹冠Cu/ZnSOD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d2+,Cu2+和Pb2+单一胁迫褶纹冠蚌72h,检测0,6,12,24,48和72h,Cu/ZnSODmRNA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2+胁迫下,Cu/ZnSOD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72h达到峰值,且48和72h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Cu2+胁迫下,Cu/ZnSOD 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h两者达到峰值,其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12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u/ZnSOD酶活性在6,24,48和72h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b2+胁迫与Cu2+胁迫趋势相似,Cu/ZnSOD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在48h达到峰值,Cu/ZnSODmRNA表达量在24,48和72h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Cu/ZnSOD酶活性在48和72h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褶纹冠蚌内脏团中Cu/ZnSODmRNA和酶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 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664 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917 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61,分子量为70.3 kD.HSP70基因不含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标签序列(I10 DLGTTYS17,V198 FDLGGGTFDVSIL211和V336VLVGGSTRIPKV QK3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HSP70与紫贻贝(Mytihcs galloprovincialis)和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47%和77%.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正常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SP70的基因表达.经过热休克或病原菌刺激后,蚌各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中热休克处理后,蚌的鳃和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为显著;而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蚌的肌肉和鳃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构建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pHSP70,并经酶切和DAN测序鉴定。将其转入到表达宿主BL21(DE3)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新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4kD。在IPTG的诱导下,其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适表达条件是37℃诱导8h。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一部分蛋白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一部分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Westernblot检测显示蚌在35℃热激诱导1h后,其血、鳃、肌肉、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cpHSP70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蚌在20℃暂养3h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分析新棘衣棘头虫和黄鳝的肌肉、肝胰脏、肠道、脾脏、性腺、肾脏及心脏7种组织。电泳结果表明酯酶在黄鳝各组织及新棘衣棘头虫中均有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肌肉组织仅3条酶带,比其它组织的特异性较明显;肝胰脏组织酯酶活性最强,有12条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还田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固碳技术,可实现农田土壤碳封存、农林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改良等多重目标。量化农田土壤中的生物炭不仅有助于估量其长期稳定的碳储量,为生物炭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作为大田土壤中生物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生物炭属于黑炭类物质,基于环境中黑炭的定量方法,依据测定原理将生物炭定量方法归纳为热氧化法、化学氧化法、苯多羧酸分子标记法和光学法,综述了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技术特点及其优缺点,旨在为精准选择合适的生物炭定量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 664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 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