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立了静息细胞培养系统,并以此研究了L-谷氨酸氧化酶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酵16h的菌体在有诱导物情况下有酶的合成,无诱导物则无酶的合成,发酵40h的菌体在有、无诱导物的条件下均有酶的合成。对发酵16h的菌体研究表明:β-丙氨酸(Ⅰ)、α-酮戊二酸(Ⅱ)、丙酮酸钠(Ⅲ)是酶合成的诱导物,谷氨酸(Ⅳ)则不是。而对发酵40h菌体而言:MgCl_2,CaCl_2能促进酶的合成;Ⅰ不能作氮源利用;Ⅰ~Ⅳ均具有高浓度抑制产酶、低浓度促进产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12L玻璃发酵罐,测定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 t)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浓度、总糖、还原糖、氨基氮、溶磷、溶氧、铵离子、核酸、ATP、pH、蛋白酶及粘度等参数。获得了B.t生长过程的代谢曲线,从中分析了各参数变化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控制B.t发酵过程及提高发酵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复合培养基中菌体浓度的测定研究——总核酸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测定含固体成分之复合培养基中总核酸浓度的方法,作为衡量发酵液菌体浓度的标准。文中用可溶性培养基探讨了发酵液菌体浓度与总核酸浓度之间的关系。用总核酸测定法测定了试验菌株产黄青霉STP-6在复合培养基中的总核酸浓度,将此法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装量体积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优越性并根据生产上样品的测定结果,讨论了发酵单位与总核酸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HNO_2诱变、平皿显色与理性化筛选方法,获得一株L-谷氨酸氧化酶高产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sp.N_514。建立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条件,考察了辅加成分对酶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酶电极的研制及在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帮策  谢幸珠 《分析化学》1993,21(12):1449-1451
利用铂化电极的大表面吸附葡萄糖氧化酶(简称GOD)构建了一种具有良好操作性能的微酶电极,在0~10mmol/L葡萄糖浓度具有很好线性,相关系数γ=0.998,响应时间短(<20s),精度高。利用该电极组成三电极流动注射分析系统,这种系统同样有较好的线性范围,分析频率达45h^-1,使用寿命在一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对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发酵生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B.t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溶氧(DO)浓度是影响发酵永平的关键因素。在12L玻璃发酵罐试验中,通过优化供氧条件,使发酵水平(活芽孢数)得以提高。如搅拌转速由300r/min增加至600r/min,菌数可提高47.1%;适当增加搅拌器直径,菌数可提高13.6%。发酵全过程采用变转速控制,菌数比300 r/min定速控制提高36%,轴功耗较600r/min定速控制节约50%。在20t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调整内部结构后,使溶氧水平提高,菌数比改造前增加了15.3%。  相似文献   
7.
以茶树菇为实验对象,通过制备茶树菇提取液,研究其体外对胰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及结合胆酸盐的规律特性,以此评价其体外降血脂功能. 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茶树菇提取液质量浓度和反应物加入顺序,探究不同因素对茶树菇提取液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的 pH 值环境,探究不同质量浓度茶树菇提取液吸附 2 种胆酸盐的能力. 结果表明:最佳胰脂肪酶抑制率的反应时间为 40 min;茶树菇提取液稀释倍数越大,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越低,未稀释时抑制率高达到 35 %;反应物加入顺序为茶树菇提取液、胰脂肪酶混合预热后再加橄榄油乳化液时,茶树菇提取液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高达到 40 %;加入茶树菇提取液的体积越大,对甘氨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的结合率越高. 研究结论:茶树菇提取液能抑制胰脂肪酶活力和结合甘氨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因此推断其可能具有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