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对三水盆地SB-01钻孔下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微体化石分析,共发现介形类7属10种,分布于5个层位;轮藻化石9属15种,见于3个层位。根据介形类和轮藻化石的分布、丰度和分异度变化,讨论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可划分为4个环境演化阶段。阶段A(89.0~75.5 m):气候较干燥,水体较浅的半咸水环境;阶段B(75.5~53.5 m):气候温暖潮湿为主,湖平面上升,水体盐度仍较高;阶段C(53.5 ~ 21.0 m):温湿-干旱气候条件交替出现,湖平面和水体盐度波动频繁;阶段D(21.0 ~ 5.2 m):气候温暖湿润为主,水体较深,湖水逐渐淡化,相应于湖盆发育盛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nensis—Li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73.38—0m).前者属种单调,丰度低,后者前期和中期属种单调,丰度低,而后期属种相对较为丰富,丰度快速上升;轮藻化石也可分为两个组合,即Peckicharasubspherica.Rhabdocharafiangduensis组合(89.0—73.38m)和c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brevicylindrica组合(73.38—53.75m).前者属种丰富,丰度高,化石个体较大,后者属种单调,丰度很低,化石个体较小.在孔深73.38m处,微体古生物群发生重大更替,且全岩碳酸盐碳同位素(下降幅度大于3.0%。)、氧同位素值均在此处发生突变,这与古新世一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时期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因而认为三水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孔深73.38m处.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番禺区ZK5孔中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进行了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值分析。根据其变化可划分2个不同的沉积环境阶段,阶段Ⅰ(15.8-9.0m)的总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总氮含量很低,碳氮比值较高。表明其有机质以陆源为主,有机质生产力明显受气候的控制,阶段Ⅱ(9-1.4m)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上升,变化较小,而碳氮比值下降,表明其主要受海洋的影响,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地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