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9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聚丙烯酸酯类柴油降凝剂分子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前期工作得出的正构烷烃含量与浊点、冷滤点、凝点的定量关系模型基础上,选择柴油降凝剂的基团对柴油降凝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设计,得出了设计模型。结果表明,将含氮基团引入柴油降凝剂可以显著提高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根据设计模型合成了一系列聚丙烯酸单酯和混合酯柴油降凝剂,并通过对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和自行设计的计算程序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对柴油降凝剂的配比进行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平朔气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显微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平朔气煤的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GC)显微组分富集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镜质组和稳定组结构相似,含氧基团基本相同,但丝质组结构则不同,它含有较多的羧基和羰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三种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认为它们是由许多结构相似而又不相同的结构单元所构成。镜质组和稳定组的单元核心主要为脂环、缩聚芳环,环数为5—6个;丝质组单元核心主要为缩聚芳环,环数为7—8个,环缩合程度最高,芳香层片在空间排列规则,相互定向程度大。  相似文献   
3.
煤焦在CO2气化过程中微孔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显微组分焦样的CO2气化动力学和表面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Pt/Al2O3蜂窝状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次涂层和浸渍法制备了蜂窝状Pt/Al2O3催化剂,并在高空速和大气体流量条件下对无梯度循环式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上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循环式反应器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定。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和实验结果,推测了NO-C3H6-O2体系的SCR反应机理,并导出了NO和C3H6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据此所计算的理论模拟值能够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浓度对NO和C3H6的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均随着氧浓度c (O2)的增加达到峰值,再增加氧气浓度时,C3H6的反应速率r(C3H6)保持不变,而NO反应速率r (NO)却下降,而且下降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同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r (NO)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Zr-MCM-41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Zr(NO3)4·3H2O为锆源,通过直接合成法得到了Zr-MCM-41介孔材料,考察了不同Zr/Si摩尔比对样品的影响,其中Zr/Si的摩尔比最大为0.25。随着Zr/Si的摩尔比的增加,2θ=2°附近的1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当Zr/Si摩尔比大于0.25后得不到介孔Zr-MCM-41材料。对所得样品采用XRD、TG-DTA、N2吸附 脱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创新--煤分子工程及其关键问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分子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以煤组成结构及其反应性关系为基础,对煤的高效和高选择性转化技术和工艺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的一门工程学科,通过"分子-产品-过程"三位一体的多尺度集成的方法来解决煤洁净利用过程的效率、环境及效益等问题.其关键问题主要有(1)分子水平上煤组成结构与反应性关系;(2)煤与其洁净转化技术适应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煤转化过程反应的控制与分级定向转化;(4)基于煤组成结构特征的新转化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研究组近年来的工作,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在洁净煤技术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煤组成结构与反应性关系这一煤分子工程基础等问题的研究,实现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煤中硫的超声波和微波辐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波和微波的强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下对煤进行了脱硫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煤质量分数、氧化剂用量等几种因素对煤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煤质量分数、反应体系酸的用量、超声波功率、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改变而变化,各种因素均存在一个最佳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TiO2负载Ni、Cu和Ni—Cu合金催化剂中SMSI效应,及其对CO加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于TiO2上的金属组分与载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H2和CO吸附的变化及还原温度的提高;载体TiO2的作用是使CO的吸附出现了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外的卧式吸附态(M…C=O→Tin+),引起CO活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C=O键的断裂而形成表面碳物种;双金属Ni、Cu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均匀的合金相,该活性组分与载体TiO2的共同作用,对CO加氢中C2物种,特别是乙烯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XRD,TPR和以H2,CO为探针分子的TPD—MS,TPSR-MS技术研究了Ni-CU合金负载于氧化物SiO2,MgO和γ-Al2O3上的性质变化,以及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载体对于负载于其上的活性组分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SiO2对金属相的结构和电子状态不产生影响,而γ-Al2O3和MgO对金属相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活性组分对H2和CO吸附能力的变化和CO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