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运动形式与矿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球物理信息揭示的南秦岭古生代基底埋深和分布资料成果为基础,对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及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底构造运动、盖层变形特征及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北西西(300°)方向延伸的矿带具有建造型特点,形成了较单一的Pb-Zn矿带或Hg-Sb矿带;叠加其上的北北东向(30°)矿带具有改造型特点,主要形成Cu、Pb、Zn、Hg、Sb、Au等多金属矿床.结合基底断裂网络等间距性规律的研究,提出不同规模及类型的矿床间也应有相应的间距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镜铁山铁矿中新近发现并正在进行铜矿的勘探。这个矿床的含矿层虽然作为震旦系同生沉积体的一部分与地层整合产出,但它的化学组成明显不同于围岩,典型元素组合为:Fe—Cu—Si—Ba,热液沉积指示元素富集,Fe、Mn、Al、Ti、P、Y等的相互关系可与现代洋底含金属热液沉积物较好类比;S、C、O、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成岩成矿物质与地热系统中的深部流体有关,而非陆源风化物所能提供;成矿流体为酸性(PH=4.87—5.37)、还原(Eh=—0.29V——0.58V)热(175C)水;地球化学研究证明了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主期)海底热液同生沉积和(次期)后生热液叠加(对铜硫化物再富集有一定作用)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