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7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9篇
物理学   109篇
综合类   15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Er3+、TMP{TMP=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阳离子铒卟啉配合物[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作用的生物热动力学特征,求算了在Er3+、TMP和[Er(TMP)(H2O)3]Cl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热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T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单向的抑制作用,而Er3+和[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双向调节作用。在低浓度下,Er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刺激作用强于[Er(TMP)(H2O)3]Cl;在较高浓度下,[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Er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为:[Er(TMP)(H2O)3]Cl>>TMP>Er3+。对相互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PdCl2—PVP)/Al2O3催化剂中Pd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菁  李灿 《分子催化》1992,6(1):32-37
氯化钯先锚定在聚乙烯吡咯烷酮上后进一步负载到Al_2O_3上所制的催化剂[简称(PdCl_2-PVP)/Al_2O_3]是一种活性、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烯烃、二烯烃和多烯烃加氢催化剂。本文结合加氢反应,使用XPS、FT-IR、电镜及用CO为探针的FT-IR,对这种催化剂进行了考察。实验说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钯的价态是在0—2之间。红外光谱在486cm~(-1)处有一微弱的小峰,说明存在Pd—N的配位键。催化剂中钯含量低时(0.2wt%)稳定性好,不吸附CO,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当钯含量较高时(0.7wt%),催化剂的初活性虽不低,稳定性却较差,这种催化剂能吸附CO,IR谱图上仅在1919cm~(-1)处有CO桥式吸附态的伸缩振动。表明除络合钯原子外,还有聚集的钯金属存在。FT-IR尚表明,PVP在Al_2O_3上可能并非单纯的物理吸附。电镜结果表明,PVP在Al_2O_3上呈30—70(?)的微球状,(PdCl_2-PVP)/Al)_2O_3上的(PdCl_2-PVP)亦呈微球状,与前者无明显区别,这种催化剂中其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  相似文献   
3.
探针反应和FTIR法研究Pt与L型沸石的相互作用董家禄,朱建华,须沁华,张婕,刘大壮(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08)(郑州工学院化工系,郑州,450002)关键词Pt/L沸石,沸石催化剂,异丙醇分解反应,Pt-载体相互作用Pt的分散度和电子状态...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预处理对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藻为例,研究了壳聚糖对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随机选取了经驯化培养后的黑藻顶枝,分别植入壳聚糖浓度为0%、0.05%、0.1%和0.2%的Hogland溶液中,进行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能促进黑藻生长,增加株高和湿重,同时能促进根的生长,并且以0.1%浓度的壳聚糖培养液效果最好,壳聚糖还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并且0.05%、0.1%浓度的效果较好.另将经不同浓度壳聚糖预处理后的植株置于黑白瓶中,进行了壳聚糖影响黑藻光合能力的实验,结果显示经0.1%浓度的壳聚糖预处理24h后,能显著提高总产氧量和净产氧量。总之,用适宜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培养或对沉水植物黑藻进行预处理,能促进植株和根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示在进行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可利用适宜浓度的壳聚糖进行育苗,适当加快沉水植物育苗周期,提高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形匹配区选择准则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随机过程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描述地形形变场的主要特征参数。通过分析和计算,发现地形高程数据的标准差、粗糙度和相关长度分别反映了特定地域内地形的总体起伏、局部变化及领域相关性的强弱,它们对地形区配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系统噪声的影响,构造了一个作为匹配区选择准则的函数,它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部输运壁垒 ITB(internal transport barrier)的发现是近几年托卡马克实验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 ,ITB中微观不稳定性的研究对理解 ITB的作用至关重要。应用平板磁剪切位形和回旋动力学理论 ,通过 Raleigh- Ritz方法数值求解耦合的积分方程组 ,研究了内部输运壁垒区的电磁离子温度梯度 (ITG)模 ,计算中考虑了磁剪切的梯度和非绝热电子响应。结果表明 ,考虑非绝热电子的情况下 ,有限β(等离子体压强 /磁压强 )在极弱磁剪切区对 ITG模的 4个分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高阶的 ITG模更易被有限 β所抑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方法,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和挤出反应温度对脱硫轮胎胶共混物(DGTR-EPDM)凝胶含量、溶液特性黏数和溶胶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了脱硫工艺条件对丁苯橡胶脱硫轮胎胶共混物(SBR-DGTR-EPDM)再硫化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机的高剪切应力作用,可诱发废旧轮胎胶粒(GTR)中交联网络的断链反应和氧化降解作用,引起脱硫共混物(DGTR-EPDM)中凝胶含量的下降、溶液特性黏数的减小和溶胶分子链中含氧基团和亚磺酸酯基团的明显增加.挤出机螺杆转速越快,挤出反应温度越高,其所得SBR-DGTR-EPDM再硫化共混材料中未脱硫凝胶颗粒尺寸即越小.在最佳脱硫反应条件下,所得DGTR-EPDM-SBR再硫化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9.5MPa和400%.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湖泊污染底泥的环境疏浚工程技术,这是一项当今世界上崭新环保工程技术,作者根据国内湖泊环境疏浚第一例工程的经验和实践,提出了环境疏浚工程技术,包括该技术与工程疏浚技术的区别,疏浚方案的制定,适用机械的选型比较,以及泥浆的脱水干化,余水处理等,同时还提出了防止二次污染的各种技术和措施,为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底泥疏浚技术。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后处理碱煮工艺指标对有机颜料酞菁兰B的着色力和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小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提高这两项指标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产品鉴定结构表明,着色力和分散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小虎  黎明  王延颋  欧阳钟灿 《中国物理 B》2014,23(2):20702-020702
Formation and dissociation mechanisms of C-C+ base pairs in acidic and alkaline environments are investigated, employing ab initio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Our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in an acidic environment, a cytosine monomer is first protonated and then dimerized with an unprotonated cytosine monomer to form a C-C+ base pair; in an alkaline environment, a protonated cytosine dimer is first unprotonated and then dissociated into two cytosine monomers. In addition, the force for detaching a C-C+ base pair was found to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ytosine monomer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microscopic mechanism to qualitatively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reversible forma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i-moti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