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1.
通过对脱镁叶绿酸-a甲酯卟吩环上官能团的修饰和改造,得到含有多种取代基的叶绿素-a衍生物.根据不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位置与分子共轭区域的联系,提出二氮杂轮烯和四氮杂轮烯组成的非等原子芳香体系结构,总结了卟吩大环上的化学结构变化对其可见光谱的影响.作为分子中最长的共轭区域,N21-N23轴向的官能团变化将改变最大可见光的振动吸收(Qy吸收带),而包含于多电子性的四氮杂环多烯的m eso-位取代基则与Scoret吸收带的变化形成联系.  相似文献   
2.
以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1)为起始原料, 通过E环保护和3-位乙烯基的氧化反应得到卟吩醛2, 与长链烷基溴化镁的Grignard反应将3-位甲酰基转化为1-羟长链烷基, 选用TPAP和N-甲基吗啉N-氧化物混合氧化剂对卟吩仲醇3的羟基进行氧化, 生成3-位烷酰基焦脱镁叶绿酸-a衍生物4, 再与长链烷基溴化镁进行Grignard反应, 得到亲核加成产物卟吩叔醇5和还原产物3; 以对甲苯磺酸催化, 卟吩醇35在干燥苯中回流脱水, 分别给出反式结构的3-位长链烷基单或者双取代的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衍生物67. 所合成的叶绿酸衍生物均经UV, IR,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尼群地平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永明  李桂芝  荆济荣 《分析化学》2002,30(11):1341-1343
在pH 7.0Britton Robinson缓冲溶液中 ,尼群地平在玻碳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 ,峰电位为 -0 .71V(vs.Ag AgCl)。当尼群地平浓度在 1 .0× 1 0 - 6 ~ 1 .0× 1 0 - 5mol L范围内时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 ,据此测定了片剂及尿样中尼群地平的含量 ,取得满意结果。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体系的伏安行为 ,结果表明 ,尼群地平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为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4.
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有机溶剂的提取、柱色谱、薄层色谱的分离,以及结晶和重结晶的纯化,从荔枝草(SalviaplebeiaR.Br.)中得到三个纯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及元素分析的鉴定,发现一个新的二萜类化合物Ⅰ,木香醌酸和两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Ⅱ,半齿泽兰素和Ⅲ,高前车素.这三种化合物中,木香醌酸表现出较弱的抗氧化活性,后两种黄酮化合物几乎没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MP-a) (1)为起始原料, 通过四氧化锇和高碘酸钠的氧化给出3-位乙烯基和132-位α-氢的氧化产物23, 再用四氧化锇继续氧化卟吩醛2则得到细菌卟吩醛4. 经脱甲酸甲酯和硝酸铊氧化, MP-a (1)转化为焦脱镁叶绿酸衍生物5, 将其进一步用四氧化锇氧化则形成细菌卟吩缩醛6. 卟吩醛2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卟吩e6三甲酯7, 2与烷基溴化镁的格氏反应给出脱镁叶绿酸醇9, 选择高钌酸四丙基铵(TPAP)和N-甲基吗啉N-氧化物将3-位羟基氧化成羰基, 所生成的卟吩二酮10在酸性条件下脱去甲酸甲酯生成焦脱镁叶绿酸衍生物11, 用四氧化锇对711实施氧化, 则分别转化为细菌卟吩衍生物812. 同时, 讨论了叶绿素衍生物的共轭区域变化对其光谱性能的影响. 所合成的新卟吩和细菌卟吩衍生物均经UV, IR,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粒子与R-藻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NaBH4为还原剂,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金溶胶, 发现以pH=7的金前驱液还原得到的纳米金粒子具有最强的紫外吸收(525 nm), 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时, 此吸收紫移到510 nm. TEM观察金粒子大小为5~8 nm. PVP、聚乙烯醇(PVA)和吐温-80等能较好地稳定纳米金粒子, 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PEG-1000和OP乳化剂等则没有稳定作用. 以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光荧光光谱(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了纳米金粒子与R-藻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发现R-藻红蛋白本身对纳米金粒子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当R-藻红蛋白与纳米金粒子共存时, R-藻红蛋白所具有的538 nm吸收带强度有所增强, 并发生紫移, 同时578 nm的荧光强度也明显减弱, 这表明R-藻红蛋白与纳米金粒子的相互作用对R-藻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影响, 导致位于R-藻红蛋白外缘藻红素发色团(PEB)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凝胶柱层析及分光光度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金纳米粒子与藻红蛋白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与藻红蛋白分子中所包含的氨基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测定混合干扰组分改进的多波长K系数法。首先采用参比波长组及测量波长组,组中各波长以吸光度的和参与K系数和△A的计算,以减少测量误差;其次K系数的测定在含有所有干扰组分的溶液中进行,以减少组分吸光度非严格100%加和引起的误差,K系数的求解使用算术平均值法,而不用量小二乘法,以减少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多次加入格氏电位滴定测定铜材中痕量氯的方法和实验条件,回收率93.4%,相应标准偏差6.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