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35年舍维廖夫的《文学与商业》,1836年果戈理的《论1834和1835年杂志文学的动向》两文挑起了关于文学商业化大众化的争论.此时创办的《现代人》也被裹挟在20-30年代俄国这股文学商业化的浪潮中.舍维廖夫抨击文学的商业化倾向,果戈理认为问题不在于文学是否商业化,而在于文学是否具有内在品质.具有贵族性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2.
梅列日科夫斯基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学者视野,他的一些著述在20世纪末被集中翻译,至今对他的研究集中在俄国象征主义理论奠基人、"新宗教意识"的首倡者、小说文体的革新者、"主观批评"的实践者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研究者各自的学科背景,仅在文学与哲学领域中认识他,对他的研究空间有待继续拓展。  相似文献   
3.
普列特尼约夫作为《现代人》杂志第二任主编,其主持九年的《现代人》在思想激荡的19世纪40年代被认为是"远离争论""旁观社会""脱离文学生活",而在文学史、杂志史的叙述中均"被省略",主编及其《现代人》的独特价值被忽视.实际上,他不仅主持《现代人》杂志,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学事业和教育生涯——先后在宫廷(给亚历山大皇储和皇室...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俄国文化、文学的“白银时代”中,有一位女性诗人、作家季·尼·吉皮乌斯,她是当时宗教哲学领袖之一德·梅列日科夫斯基之妻。但其本人也是这一时代的重要人物之一。吉皮乌斯才情横溢,思维敏捷,观察准确,文笔犀利。然而,因了她冷漠的个性,也因其不留情面的尖刻,以及她总有一种“小圈子”倾向的封闭,她的价值很少有人能认识,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而且,当时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宗教意识探索与神秘主义、颓废主义的迷雾混合在一起;吉皮乌斯就有“极端颓废主义”的名声。在当时对颓废派的一片责骂声中,更是少有人去触碰这朵“罂粟花”。然而,别尔嘉耶夫以其独到的视角,深刻的哲学思辨,甄辩了颓废主义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从而揭示了季·尼·吉皮乌斯现象及其价值,为我们认识这位女性、作家、诗人打开了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5.
俄国历史诗学学派自维谢洛夫斯基开创以来逐渐成为俄苏文艺学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科研方向之一,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文艺学中的许多思想和原理,东西方许多常说常新、争论不休的问题都源自维谢洛夫斯基及其历史诗学。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俄苏的历史诗学理论,经历了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接受与研究时期。形成了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应用型研究、借鉴型研究三种接受与研究类型。本文就第二、三种类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关注个人”上的相遇,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潮的明显特征是综合二的双重性,同时,这种双重性又意味着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接受托尔斯泰的百余年中,由于不断的阐释、想象、转化,我们越来越远离其思想中的“善、道德、恶”等的原初内涵。别尔嘉耶夫从宗教哲学角度出发,揭示了托尔斯泰思想的根源及其内涵,为我们开启了认识托尔斯泰的另一路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的俄国有一场关于新旧语体的论争,非常类似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白之争。论争一方以希什科夫为代表,坚持俄语的旧斯拉夫语体系,反对引入西方特别是法国的新语言新词汇新概念,且认为这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保存民族性问题;另一方以卡拉姆辛和茹科夫斯基为代表,倡导并在创作中实践语言革新,减少旧斯拉夫语的使用,简化语法,引入外来语等。前者支持者集中于“俄语爱好者对话”社,后者形成“阿尔扎马斯”文学社。两派均希望以自己的主张为原则,实现统一的俄语文学语言;而普希金融合了“高级语体”与“低级语体”,“古典”与“现代”风格,逐步实现了现代俄语语言的统一,因而被冠以“现代俄语语言之父”,从而使其后世作家将俄国文学带向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一直被学人认为是不成体系,称不上“学”的一个领域。然而它与其它领域水乳交融,“形散而神不散”的自在存在方式,恰恰是更高的更具生命力的存在方式,是更具开放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性的活的体系。西方美学自始而有的体系化存在方式,到了20世纪却逐渐系统化,它即使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有了对话的可能,又使中国美学保持着其独具的风姿。中西美学存在方式暗合的背后,依然显示总理性思维与神话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角度发现在俄罗斯培育出了一种末日论的精神结构。这种末日论意识不仅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身上最尖锐、最深刻地表现出来,在俄国诗人那里也以他们诗歌创作中浓烈的预言预感、先知先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