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壮岱侬民族拥有同中有异的花婆神话。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越文学的交流态势,实际上是建立在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生态伦理缔结与交往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 ,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 ,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 ,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 ,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揭出儒学思孟学派、荀学、公羊学精髓,兼综释道文化,形成创作主体自得说,在多元文化与他者认同中,突破了创作主体的天定论、圣人决定论、语言意识形态神话,彰显出主体灵质的历时性轨迹,为士人审视主体生存状态提供了富有诠释力的话语。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在《聊斋》中说狐谈鬼,营造着属于自己更是落魄士子的世外桃源。他执著地期望,自己的才能品德能够在教育至上的环境里得到承认,出仕则匡济天下,造福一方,而非简单的“封妻荫子”;退则富足安荣。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加上蒲松龄的个体自恋情结,这难免使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对传统文化适应不良;而科举腐败则必然使像蒲松龄那样的知识分子跌入悲剧之中。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鬼形象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异的文化思存,表征着人对自然、人际关系的严格审视。蒲松龄通过神话的具象符号来联缀类比推理,表现出士人面对人生失途与死亡的畏惧,以恻隐关怀的人文情韵打通人生宇宙的阻隔,进而彰显以道德拯救为旨归的文化语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