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银合金纳米粒子表面处理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毅亮  秦维  蒋芸  王梅  姚建林  黄洁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08,66(22):2494-2498
采用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制备了金银比例为1∶1的金银合金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合成的溶胶只有一个介于金和银之间的吸收峰, 证明了合金结构的形成. 通过氨基耦联方法将合金纳米粒子组装到硅片表面, 利用氯金酸与合金中银的反应对基底上合金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 以吡啶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表面处理前后基底的SERS效应的差别, 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延长, 信号强度先逐渐增强后降低至不变, 这与合金纳米粒子表面结构的变化有关, 氯金酸与表面银的反应经历了两个过程, 即粒子表面形成小的孔洞(去合金过程)和AgCl(s)在粒子表面的沉积, 前者有利于SERS效应的提高, 而后者导致SERS效应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2.
纯钛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粗糙、电化学氧化还原、化学刻蚀等方法对纯钛电极表面进行粗糙,在钛基底上获得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粗糙和电化学氧化还原方法能够获得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电极表面,但是该表面并不具有SERS活性。而采用氢氟酸化学刻蚀方法能够获得具有SERS活性的表面,并且成功检测到吡啶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实验尝试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刻蚀,对酸的刻蚀浓度、刻蚀时间、外接电位等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果发现基底的SERS活性随氢氟酸浓度增大而出现最佳条件,即氢氟酸浓度0.33 Wt%,刻蚀时间为5 min时的拉曼信号最好。实验以0.01 mol·L-1吡啶为探针分子,0.1 mol·L-1 KCl为电解质,在开路电位下成功地观察了钛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3.
Jianbao Zhu 《中国物理 B》2021,30(8):87307-087307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we discover a novel form of spin-orbit (SO) splitting in two-dimensional (2D) heterostructures composed of a single Bi(111) bilayer stacking with a 2D semiconducting In2Se2 or a 2D ferroelectric α-In2Se3 layer. Such SO splitting has a Rashba-like but distinct spin texture in the valence band around the maximum, where the chirality of the spin texture reverses within the upper spin-split branch,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Rashba systems where the upper branch and lower branch have opposite chirality solely in the region below the band crossing point. The ferroelectric nature of α-In2Se3 further enables the tuning of the spin texture upon the reversal of the electric polariz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Detailed analysis based on a tight-binding model reveals that such SO splitting texture results from the interplay of complex orbital characters and substrate interaction. This finding enriches the diversity of SO splitting systems and is also expected to promise for spintron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对肝纤维化(LF)大鼠Caspase-12通路以及TIMP-1、Smad2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使用腹腔注射CCl 4 建立LF模型,茵陈蒿汤组在建模时使用茵陈蒿汤灌胃,持续8周。比较8周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分别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和纤维化情况。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和纤维化,茵陈蒿汤组大鼠肝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情况显著减轻。血生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菌陈蒿汤干预后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建模后8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eIF2α和Caspase-12显著升高(P <0. 01),茵陈蒿汤组的GRP78、eIF2α和Caspase-12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1)。模型组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Smad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茵陈蒿汤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Smad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1)。结论茵陈蒿汤可显著缓解大鼠肝组织的纤维化,这可能由于茵陈蒿汤具有抑制Caspase-12通路以及Smad2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和抗凋亡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与总结。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药用胶质菌类、腹菌类真菌25种,结合中国贵州药用真菌I-VI,贵州省的药用真菌共计377种,率属于子囊菌门10科16属37种,担子菌50科119属340种,优势科有虫草科、蘑菇科、鹅膏科、口蘑科、红菇科、牛肝菌科、乳牛肝菌科、灵芝科、多孔菌科,优势属中红菇属种类最多,乳菇属次之。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进行表征;可以发现:SERS信号强度的变化跟壳层厚度密切相关,当Au表面包裹至三层TALH时,信号几乎完全消失.此外,结合紫外照射,利用SERS对亚甲基蓝在TiO2壳层表面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现场研究.结果表明:MB的降解主要经历了从多体及二聚体吸附逐渐向单体吸附方式转变,随后又经历了一个脱甲基的过程.因此,本工作发展了将一种紫外催化与现场SERS检测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有望发展成为检测光催化过程,研究表面催化机理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牛肝菌目药用真菌资源11科21属64种,牛肝菌科Boletaceae(31种)、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2种)是牛肝菌目中主要的类群,其资源数量和经济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考查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的合理性,以便进一步指导后期的补充调查工作。【方法】利用ArcGIS 10.0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工具,基于地貌、海拔、坡度、河网密度、降雨量等因子,分析重庆市详查点和灾害点空间分布,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详查点和灾害点的分布差异,探讨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的合理性。【结果】结合目前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分区特点,分析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工作薄弱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详查点与灾害点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在部分山洪灾害高发区详查点数量不足。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山洪灾害密度较高的渝东南部地区详查点密度最低;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某些条件下区域详查点密度偏低,如人口分布集中的73~252 m高程区、5°~15°坡度区、1 200~1 300mm降雨区及1.6~4.7km·km-2河网密度区。2)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符合防治分区情况,然而对于一级重点防治区的山洪灾害详查工作略显不足。3)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区与详查薄弱区分布条件,统计得出重庆市境内未来需详查范围达4.58×104km~2;考虑到一级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这一范围面积为1.96×104km~2,其中渝东北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最大,渝东南地区、渝西部地区及渝中部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则依次减少。【结论】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总体符合山洪灾害发育规律,但部分灾害高发区详查点不足,在未来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详查点薄弱区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