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接骨木属花粉表面纹饰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接骨木属12种花粉的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拍照,总结出中国接骨木属花粉表面纹饰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穴状纹饰和网状纹饰,为中国接骨木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可靠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和氮格局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长期的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实验对预测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匮缺的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东北松嫩草地开展4年的增温和施氯实验,通过测定羊草草地光合特性,试图揭示全球变化对羊草草地的碳、水通量产生的影响.试验采用一个封闭的光合测定系统(LI-6400)测定草地的碳、水通量变化,通过计算CO2的变化量确定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净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蒸腾作用(ET),升高了生态系统呼吸(E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施氮处理刺激了NEE、ER、GEP和WUE;增温加施氮处理,氮素的添加缓解了因增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效应.碳、水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通过改变生物群落中优势物种羊草的数量实现的,全球变化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松嫩草地的碳通量.这些结果都有助于理解未来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第十四届国际草地会议于1981年6月15—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州立大学举行,有美、英、法、澳、加、新西兰、日本等五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1204名代表参加,是国际上的一个大型学术会议。我国代表首次出席此类会议,共有六人参加。贯穿这次会议的主题思想是“加强世界草地饲料——家畜体系”。考虑到世界未来对食品的需要,把世界的饲草——家畜作为一个体系来加强。所谓体系(System),即系统,把饲草——家畜综合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个系统是由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组合关系组成的。研究的内容就是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诸如土壤对植物、植物对环  相似文献   
4.
牛粪成灾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和印度洋之间。根据“大陆漂移”的学说,它本来是与其它古大陆相连的,只是在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才与其它大陆分开。当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正处于哺乳动物的早期阶段,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那里仅生存着一些象鸭  相似文献   
5.
草地的净第一性生产的产品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测定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生态系统的首要工作本文对当前国外研究草地净第一性生产量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概要地综合评述,列举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数学计算的程序,既肯定了其优点,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可供我国即将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参用。  相似文献   
6.
长春南湖富营养化状态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长春南湖水质观测资料,对描述湖泊营养状态的预测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检验,从中确定了适合于南湖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南湖未来社会经济,水文特征,污染物排放等的变化规律,对南湖未来的营养状态进行了预报,为治理和建设南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然的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财富,在其上牧养着亿万头牲畜。我们必须设法提高草原的生产力,以便满足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解决这项建设任务中,应当从不同的学科,对草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不管怎样去研究,总是首先需要了解我国草原的基本概貌。本文试就笔者近十年来在辽、吉、黑和内蒙及陕、甘、宁以及河北等地考察草原植被所见,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从草原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草原的类型、分布及其基本特征等项,作一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8.
由世界畜牧学会主办、日本国家科学委员会和畜产学会联合组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畜牧会议(The ⅴth world conference on Animal production)于1983年8月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一次畜牧和草地饲料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为了人类的福利,改革畜牧业生产的新战略”。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900多位代表。我国共有  相似文献   
9.
1.本文指出东北平原上的植被复合体主要分布在北纬44°—48°,东经122°—126°之间,境内多苏打盐土,植被复合体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盐生植物群落参入。2.植被复合体具体分布在低平地,盐湿的洼地及碱湖的四周,复合体内均有小地形存在。据调查分析所见,在小地形的影响下,土壤盐分与水分的变化,是形成植被复合体的主导因素。3.文中提出了植被复合体的类型划分,按群丛数量,划分出二一七成分的复合体。把优势群丛相同的复合体联合成复合体组,共划分了三个复合体组:草旬草原复合体组,盐生草旬复合体组及一年生盐生植被复合体组,对各组复合体的常见例子,进行了描述。4.过去,有些作者曾把这里的植被复合体叫做“镶嵌群落”或群落的小组合,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做了说明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格局与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农牧交错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景观类型,9个二级景观类型和69个三级景观类型.一级景观中自然景观约占总面积的57.1%,人工景观约占42.9%.(2)本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林、牧结合的交错区,农、林、牧比例大体为3∶2∶1.(3)在大尺度景观背景下,山地和低山丘陵景观均呈条带状连续分布格局,大体沿东北—西南向贯穿于整个景观中;沙地景观集中分布于中南部;高平原、平原自然植被景观、人工建筑景观和人工林景观面积均很小.(4)在中小尺度水平上,景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级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上,并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