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农科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高校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引用和学习了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提出我国高校农科专业创业教育应明确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具有匠人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目标,搭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和谐创业平台、建立优质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和创建创业课程体系、保障实践环节密切融入创业教育全过程、科学创建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评估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不同施肥与秸秆管理对紫色土水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期不同施肥与秸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法于2011年稻季对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效基地5块试验田的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这些试验田自1991年起接受不同的处理,包括秸秆不还田且不施肥(R-)、秸秆不还田但施用PK肥(PKR-)、秸秆不还田但施用NPK肥(FnR-)、秸秆还田但不施肥(R+)、秸秆还田且施用NPK肥(FnR+).不同施肥处理田块的CH4排放季节变化模式相似,但排放量有差异.R-处理CH4的累积排放量为C 108kg/hm2,略低于PKR-的排放量.与R-和PKR-相比,FnR-的排放量则降低了31%~44%,表明在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施用氮肥能够抑制稻田CH4的排放.相反,R+与FnR+的CH4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但比R-高92%~99%,比FnR-高176%~186%,说明秸秆还田能促进CH4的排放,并缓解氮肥对CH4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92年到2000年,研究了13种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肥区小麦产量最低,占全肥区产量的50%左右,但历年产量稳定在1.3-1.4t/hm^2,并没有随试验的进行而逐年下降,说明中性紫色土基础地力产量稳定、持久,但是较低;缺N或缺P的各处理(PK,N,NK),随着试验的进行,产量逐年降低,从试验的第6年起,小麦产量接近无肥区产量,之后稳定在1.4-1.5t/hm^2;氮肥单施,其肥效逐年障低,由开始的9.4kg降至0.5kg;氮肥与磷钾肥配施,氮肥肥效则稳定在8kg左右;磷肥肥效呈逐年上升之势,由开始的3.5kg上升至16.8kg;在试验的前5年,钾肥对小麦没有增产作用,从第6年开始,钾肥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每千克K2O增产小麦7.4kg;不施氮肥处理,小麦茎叶和籽粒含氮量均较低,其茎叶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43%,籽粒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24%;不施氮肥处理粗蛋白含量比施氮处理低3个百分点;凡施用磷肥处理,籽粒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30%左右,茎叶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1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概述了植物的氯素营养及科学施用含氯化肥三准则。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l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N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麦,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烟田培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N,P,K质量分数,配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但要对有机肥的用量加以限制.施用牛粪时以有机氮占20%最好,其效果和施用堆肥对新整理烟田的改良效果相当,保证了烟田养分的持续供应,可避免新整理烟田烟株后期脱肥,同时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肥力.但是对于提高烟叶施木克值,提高烟叶品质来说,培肥方式应该推荐施用牛粪时有机氮占20%,即施用牛粪有机肥900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求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1)CK(不施肥);(2)NPK(氮磷钾);(3) NPKS(化肥+稻草还田);(4)1.5NPKS(1.5倍化肥+稻草还田);(5)NPKM(化肥+猪粪)下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DOM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DOM的含量,在0~20 cm耕层土层DOM含量比化肥NPK处理分别提高39.1和12.1 mg·kg-1。相比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明显降低0~20和20~40 cm土层溶解性有机质碳与有机氮的比值,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长期施肥对40~60 cm土层DOM含量和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20和20~40 cm土层,相对于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NPKM,NPKS和1.5NPKS处理能提高土壤DOM的共轭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在40~60 cm土层,提升效果不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能增加0~20 cm土层的紫外光谱吸收值(SUVA254,SUVA260和SUVA280)和吸收系数α(355),降低吸光度比值(A250/A365),表明0~20 cm土层DOM的芳香度、疏水性、分子量和CDOM含量增加,在20~40和40~60 cm表现不明显。不同土层的A300/A400值均大于3.5,表明土壤中主要以富里酸为主。综上,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0~20和20~40 cm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降低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增加0~20 cm土壤DOM共轭结构、腐殖化程度、芳香度、疏水部分比例和平均分子量。长期施肥对40~60 cm土层DOM含量和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X射线衍射分析长期钾素盈亏对土壤含钾类矿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年—2013年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22年长期钾素投入亏缺和盈余处理中性紫色土壤钾素含量及含钾类矿物的演变特征。XRD图谱分析发现,长期钾素亏缺处理导致土壤云母、钾长石等含钾类原生矿物加速风化,表现为连续施肥22年<连续施肥12年<原始土壤,同时促进了蒙脱石的形成;长期钾素盈余处理土壤云母、钾长石等原生矿物风化程度虽得到有效缓解,但较原始土壤相比仍有明显风化。土壤含钾类粘土矿物的演变与原生矿物变化相似,长期钾素亏缺导致土壤粘粒中伊利石发生了明显崩解,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粘粒中伊利石的含量随之减少,长期钾素盈余处理明显缓解了伊利石的风化进程;但是无论是钾素亏缺或盈余处理都出现土壤中伊利石的风化崩解,同时伴随蒙脱石等膨胀型矿物的形成,现有的钾素盈余水平也不能阻止土壤含钾类矿物的风化崩解。另外,长期钾素亏缺导致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逐年降低,22年分别降低62.0%和37.4%;而钾素盈余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缓效钾呈现下降趋势;土壤伊利石的风化程度和土壤缓效钾的演变趋势相吻合。表明中性紫色土壤中伊利石是土壤缓效钾的主要来源,长期钾素亏缺会造成土壤钾素枯竭和含钾类矿物的加速风化崩解,降低土壤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