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7篇
物理学   20篇
综合类   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SQL注入的原理、攻击和防范技术,并通过设计具体实验方案演示了SQL注入攻击与防范的全过程及细节。通过搭建存在SQL注入漏洞的Web网站并对其进行SQL注入攻击,观察被攻击的效果,进行漏洞修复。对漏洞修复后的系统进行攻击,并对比修复漏洞前后的现象,以此得出SQL注入漏洞的原理、产生原因、对应攻击原理及如何防范漏洞,加深对SQL注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提出TCP/IP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评价TCP/IP控制系统性能,通过传统控制系统与TCP/IP控制系统的比较,指出采用TCP/IP 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说明过程控制技术中,采用TCP/IP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分次环的Brown-McCoy根,用新的方法证明并推广了文献[1]中的主要结果,证明在比自由群更广泛的群类上分次环的Brown-McCoy根是分次的.  相似文献   
4.
5.
对噪声主动控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存储概念和寻址技术,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入手解决时滞问题的思路,并给出了结构图。  相似文献   
6.
矿化剂浓度和温度对水热法合成氧化锌晶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热法,通过改变矿化剂浓度和温度合成了具有不同形态的氧化锌晶体。在较低的温度(350℃),填充度为35%。矿化剂KOH浓度小于2mol/L时,只合成了氧化锌微晶。当矿化剂KOH浓度大于3mol/L时,合成出多种形态氧化锌晶体,大的晶体达到几十到几百微米,小晶体仅几微米。当矿化剂KOH浓度从4mol/L增加到5mol/L时,晶体的大小没有明显改变。在高矿化剂条件下合成的晶体显露完整的晶面结构,主要显露柱面m{1010}、锥面p{1011}、负极面O面{0001},有时也显露Zn面{0001}。晶体表面出现斑坑,显示出晶体的表面缺陷。在430℃,填充度为35%,矿化剂KOH浓度大于1.5moL/L时。合成了多种形态氧化锌晶体,大晶体有几十到几百微米,小晶体仅几微米。当矿化剂KOH浓度为2mol/L,KBr浓度为lmol/L时,最大晶体的长度达到1mm。矿化剂KOH浓度为4mol/L时,晶体没有增大。粒度较大的氧化锌晶体形状多为六棱锥体,显露柱面m{1010}、锥面p{1011}、负极面O面{0001}。晶体表面光滑,完整性好。质量高于350℃时合成的晶体。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在我国已成为较常见的肿瘤之一,诊断一旦明确则大多已失去手术时机,基因治疗可望成为前列腺癌的一种新疗法。本文主要介绍前列腺癌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实验模型,以及基因治疗的载体和途径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生态系统呈明显的退化趋势。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剖析了其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气候干旱是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上游水库的截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基于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从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出发,为湿地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掺杂Fe,Ti离子对水热条件下合成α-Al_2O_3晶体的颜色和晶体形态的影响,制备出了蓝色宝石晶体,发现在介质中掺入Fe_2O_3和TiCl_3时,水热反应生成棕黄色α-Al_2O_3晶体。当在介质中加入FeSO_4·7H_2O时,水热反应生成黑色α-Al_2O_3晶体。只有同时加入FeSO_4·7H_2O和TiCl_3时,才能生成蓝色宝石。蓝色宝石的晶体形态和同时生成的α-Al_2O_3晶体基本相同。测量了蓝宝石晶体的透射光谱。  相似文献   
10.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稀土离子Ce3+、Gd3+双掺杂的YVO4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以及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YVO4:Ce3+(Gd3+)荧光粉的制备条件、发光性能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在1100℃恒温5 h可得到Ce3+(Gd3+):YVO4纯相。SEM结果显示颗粒基本为球形,粒径约为300~500 nm。激发光谱测试表明,Ce3+(Gd3+):YVO4荧光粉在近紫外光区(232 nm)和蓝光区(424 nm)可以被有效地激发,用424 nm的蓝光激发样品时,Ce3+(Gd3+):YVO4荧光粉在611 nm和659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因此,这种荧光粉可以作为组合型白光LED的红色发射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