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火积)理论,在气-水传热传质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立式喷淋室内热学分析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积)耗散热阻用来优化喷淋室内传热传质效果是有效的,(火积)耗散热阻可以用来评价喷淋室参数变化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各参数对换热效果影响的显著性按下列顺序依次降低:空气进口温度、空气流量、空气相对湿度、水量、水滴直径、塔高、气流速度、水滴速度。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依据圆柱源理论,建立起了耦合地面热泵机组和地下埋管换热器特性的模拟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长期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短时间步长运行特性模拟。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地源热泵的冬季和夏季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运行特性模拟与实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对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国际油菜组织回复华中农业大学,正式确认2007年在武汉举行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这是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行的国际油菜大会。名油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延栋十分激动:“这表明我们的科研实力强大了,我国的油菜事业有地位了。”这实力和地位,与傅延栋的努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中应用两相螺杆膨胀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利用环保、安全的CO2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循环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各部件的■损失情况,并通过与常规工质对比,提出了采用汽液两相螺杆膨胀机取代系统中节流阀的方法。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系统的COP,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文章结合CO2超临界流体的实际特点,对研制、开发CO2两相螺杆膨胀机提出了设计思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制约CO2跨临界单级循环在采暖热泵中应用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双级压缩回热循环的可行性,对其在两种不同供水温度水平下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并分别和锅炉供热以及R134a热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以硅胶(SG)为吸附剂,采用自制的双亲催化剂与H2O2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将柴油进行氧化,利用固定床动态吸附法考察了硅胶性质、氧化过程及吸附条件等对硅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对硅胶进行了表征。小角XRD和氮气吸脱附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硅胶具有介孔结构。吸附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剂比(柴油与吸附剂的体积比)相同时,氧化-吸附脱硫过程脱硫率明显高于吸附脱硫过程脱硫率;选用硅胶作吸附剂,吸附温度为40℃,吸附空速为6.0 h-1时脱硫效果较好,当油剂比为1时,脱硫率高达94.57%,且该介孔硅胶具有较大的吸附硫容,随油剂比增大下降缓慢,当油剂比增大到15时,脱硫率仍达85.89%。  相似文献   
8.
以综合导航显控台为背景设计2层以太网交换机,实现与船上其他测控设备的以太网通信,解决现有CAN网络和串口通信的瓶颈问题.设计采用REALTEK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交换控制器芯片(MAC)和物理层芯片(PHY),完成2层交换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测试证明,本设计的性能完全达到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MoO3/介孔Al2O3催化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己烷为溶剂,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噻吩(Th)作为模型含硫化合物配制成模拟油,在MoO3/介孔Al2O3-H2O2体系中对模拟油催化氧化脱硫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MoO3负载量、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氧化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DBT脱除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MoO3负载量为20%,催化剂用量为1.5%,氧化剂H2O2与模拟油中硫的摩尔比为4,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0分钟时DBT脱除率最高,达99.4%,几乎可以被完全脱除;在此条件下模型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活性顺序为:DBT > 4,6-DMDBT >BT>Th.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与传统亚临界循环的不同特点,对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对超临界流体的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在热泵和干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