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化学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受比例距离、装药长径比、起爆方式、方位角、冲击波入射角以及反射面相对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球形装药空中爆炸冲击波荷载的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柱形装药。为探究柱形装药空中自由场爆炸冲击波入射和反射荷载,首先,开展柱形TNT装药单端起爆的空中爆炸试验,并基于显式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和规范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开展考虑比例距离、长径比、起爆方式、方位角和刚性反射等因素的1 000余组柱形装药空中爆炸工况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揭示了柱形装药空中爆炸入射冲击波峰值超压和最大冲量及其形状因子的分布特征,提出峰值超压和最大冲量临界比例距离的判定准则和确定方法,阐明了刚性反射冲击波峰值超压和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柱形装药空中爆炸入射和反射冲击波荷载的计算方法,并得到360余组试验数据的验证。该方法可快速计算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爆炸荷载,并为弹药毁伤效能评估、结构动态响应和破坏分析及其抗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改进的BP算法Levenberg-Marquardt优化学习方法,以分子连接性指数等作为分子描述参数,对烷烃在各种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行预测.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表明两者结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预测方法有效度为基础,首先建立了评价预测方法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灰色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选择最佳预测方法的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回收重载柴油机缸套水及排气余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搭建了三种形式的CO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系统,并用实验数据进行标定及验证。并针对内燃机多变工况的特点,对比了三种不同系统在不同外部条件阶跃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预回热系统能显著提高系统的输出功。随着系统部件的增多,系统响应速度逐渐变缓。研究结果为CO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神经氨酸苷酶(NA)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主要表面糖蛋白,在病毒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经NA为药物靶点,设计的各种NA抑制剂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制定合理水价 解决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营费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给水现状、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 ,提出提高水价的原因 ,并提出水价制定的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燃气机热泵系统的制冷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水热泵系统进行了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在充分回收发动机余热的情况下,在大范围工况下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即蒸发器进水温度、蒸发器进水流量、燃气发动机转速以及环境温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31.2℃,蒸发器进水温度由12℃升高到23℃时,室内侧制冷量增加20.4%,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13.2%;另一方面,当发动机转速由1300dmin升高到190Cr/min时,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先增加15.2%,而后降低7.5%,在1600r/min出现峰值.最后获得燃气机热泵系统制冷的最优工况.  相似文献   
9.
过热度控制是燃气机热泵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燃气机热泵启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过热度控制策略及燃气机变转速对过热度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启动阶段采用前馈.模糊自适应PID和正常运行阶段采用模糊自适应PID实现燃气机热泵过热度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到燃气机热泵实验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燃气机热泵系统启动阶段过热度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整时间为300s左右;正常运行阶段,燃气燃气机转速大范围改变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效果优于增益调度控制,高转速时过热度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低转速;模糊自适应PID应用于燃气机热泵系统可有效克服系统干扰,提高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设计燃气机热泵的变容量控制器,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串级模糊控制和串级PID控制系统的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比较分析了两种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效果,以及它们克服干扰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同串级PID控制相比,串级模糊控制具有超调量少、系统输出比较平缓及达到稳态的时间短的优点;串级控制可以有效地克服系统的干扰,提高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