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气浮络合萃取技术(FCE),实现了水溶液中微量L-色氨酸的分离富集。对气浮络合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L-色氨酸气浮络合萃取的动力学以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络合萃取技术相比,气浮络合萃取在萃取效率和有机溶剂用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在常温、L-色氨酸水溶液300mL、质量浓度为20mg/L、初始 pH 6.0、浮选溶剂为P204-正己烷溶液(P204体积分数为80%)10.00mL、NaCl摩尔浓度 0.20mol/L、通N2流速40mL/min 的条件下,气浮络合萃取分离水溶液中L-色氨酸的分配系数可达80;L-色氨酸的气浮络合萃取过程符合2.5级动力学,且主要受L-色氨酸与P204之间的络合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辅助刻蚀剂, 利用盐酸刻蚀, 在铝基质的表面形成了纳米-微米混合的粗糙结构; 化学刻蚀后的粗糙表面经过1H,1H,2H,2H-全氟癸烷基三乙氧基硅烷(FDTES)的修饰, 形成了接触角大于160°的超疏水表面. 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 所得到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 基于此, 利用气泡辅助刻蚀机理初步解释了二级混合结构产生的原因, 认为是坑刻蚀和位错刻蚀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混合结构的产生. 此外, 不同pH和长时间暴露实验证明所制备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污水中痕量羧酸类有机污染物和胺类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的pH值、通气速度、离子强度、浮选时间、相比以及不同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在优化了浮选条件下溶剂浮选效率达到95%以上。采用本法对石化工业污水中的痕量羧酸类和胺类物质进行分离富集和鉴定,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电絮凝-O3氧化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和O3氧化两步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分别对电絮凝和O3氧化的实验条件(包括电极材料、pH值、电解质的加入量、电解电压、电解时间、通气时间和气体流速等)进行了优化。于所选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对石化工业污水进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达98.79 %。此外,文中还对电絮凝-O3氧化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溶剂浮选是一种被气泡传质效应强化的液-液萃取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高富集系数、传质温和、低有机溶剂消耗、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分离等领域。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溶剂浮选技术的通用模式、分离参数、应用现状和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溶剂浮选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分离模式和应用领域:新的分离模式主要是"双水相浮选"和"气浮络合萃取",新的应用领域主要是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新应用以及对天然产物提取液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6.
自然沉降法制备常压色谱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自然沉降法制备常压色谱柱,它与传统方法制备的色谱柱相比,柱效和分离效果均有明显提高。此法装填的色谱柱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生产中聚合级原料气体中微量水检测中的问题,对卡尔费休库仑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聚合级异丁烯、氯甲烷中微量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5.8%,回收率为92.4%~103.7%;测定六氟化硫气体中痕量水,其测定结果与五氧化二磷电解法基本相符。通过潮湿环境实验,证明了改进后的装置适宜在潮湿环境下测定气体中的微量水,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对应用于钙、锶和镁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离子色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的现状(主要在1997—2009年间发表的文献)及相关的原理、方法的特点及不足之处作了综述(引用文献63篇)。  相似文献   
9.
光谱法研究合成纤维油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动态及静态离子交换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未知组成合成纤维油剂中的离子组分和非离子组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光谱法对所分离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确定出该合成纤维油剂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Fe(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黄芩苷-Fe(Ⅱ) 配合物,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合成条件,选定在60%的乙醇-水溶液中,pH值为9,水浴温度65℃条件下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确定其组成为Fe(NaL)2•5H2O,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TG-DTA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鉴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