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半导体带电粒子探测器的研制及其在空间物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空间辐射环境监测的意义,描述了半导体带电粒子探测器的研制及由其组成的望远镜系统在空间物理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用此探测器在卫星上进行地球辐射环境监测、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暴探测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2.
 低轨航天器间的电位差异是航天器交汇对接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问题,分析了低轨航天器在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充电机制,并给出了等效物理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太空站的主动电位控制原理和方法,并针对航天器交汇对接中的电位控制问题给出了2种新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航天器交汇对接中的电位监测方案,即由朗缪尔探针和表面电位探测器组成航天器电位监测包。  相似文献   
3.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由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探测器两台单机组成, 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高度, 能够提供实时的太阳耀斑监测和质子事件监测.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是国内第一套天基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 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基本监测到所有的质子事件, 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的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 多次成功地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服务.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地球同步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 发现地球同步高度粒子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粒子通量的昼夜周期变化;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时, 能量大于1.4 MeV电子通量在10~2×102/cm2×s×sr之间变化, 能量大于1 MeV的质子通量在6×102~8×103/cm2×s×sr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4.
空间微小碎片探测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描述的空间微小碎片探测器采用PVDF压电薄膜作为传感器,所探测的目标为质量分布5×10~(-11)g(直径约3.3μm)~l×10~(-5)g(直径约200μm),速度分布2km/s~15km/s的空间碎片和微流星体,所测量的信息为空间微小碎片的质量、飞行速度和轨道信息以及空间微小碎片时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矩法的结构温度统计方法,可避免传统方法拟合曲线求分布的不确定性,计算效率、精度高.基于我国华东一高铁桥梁长期监测数据,将箱梁和轨道作为整体,计算了其竖、横向温度和温差代表值,分析了温度云图和温差分布规律,研究了轨道结构对箱梁表面温度的遮盖效应.研究表明:结构年温度样本属中变异,分布规律平稳;高温标准值分别为35.4℃,38.15℃,竖向最大高温梯度分别为10.33℃,12.93℃;混凝土竖向有效导热长度约为60 cm,轨道遮盖可降低箱梁表面温度4.4℃.  相似文献   
6.
梁金宝 《甘肃科技》2003,19(2):39-40,59
通过与桥墩施工中常用的脚手架施工方法作比较,介绍了在宝兰二线渭滩渭河特大桥施工中创新使用的桥墩操作平台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热等离子体探测的微通道板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对前置放大器进行阈值控制,从而解决由于微通道板输出电荷积累而造成的增益下降问题,通过PC端可以实时的观测测量结果。设计中的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DA控制模块基于FPGA实现,将所有的数字电路环节集成在一个FPGA芯片中,为系统的小型化、稳定性、抗干扰性和在线修改、升级创造了条件,完成了一体化设计。本文介绍了这种转换的设计思路、硬件框图和软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金宝 《甘肃科技》2013,29(15):106-108,63
沿海高速公路青峰农场立交桥混凝土结构受氯离子的侵蚀,施工过程中采用防腐蚀混凝土。从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机理、防腐蚀混凝土的原材料选取、配合比确定、施工控制等方面对青峰农场立交桥防腐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并对防腐蚀混凝土的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防腐蚀混凝土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space energetic particles obtained by the Cosmic Ray Composition Monitor (CRCM)onboard the Chinese satellite, Fengyun-1(B). These results, including those of a few solar proton events, the geomagnetically trapped particles and the anomalous cosmic ray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from 3 September 1990 to 15 February 1991. The observed elements include H, He, C, N, O and Fe of energies from 4—23 MeV/n.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on fluxes of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IRB) increased obvious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olar proton event (SPE). A few kinds of heavy ions (Z≥6)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IRB. As to the anomalous cosmic ray component (ACRC), in addition to C, N and O, anomalous iron particles were also recorde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space particle radiation on the satellite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0.
在“风云一号(B)”卫星上空间粒子环境的探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粒子探测器在运行期间(1990年9月3日至1991年2月15日)探测到的空间粒子辐射.探测能量为 4—23MeV/n范围的H,He,C,N O,和Fe等重离子。观测到内辐射带质子强度在太阳活动期间有明显的增强,并有z≥6的重粒子存在。除观测到宇宙线异常成分中的碳、氮和氧外,还观测到异常铁成分存在。这是我国首次在卫星上观测到上述空间粒子环境,这些带电粒子可能对卫星运行状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