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压电陶瓷水听器研究了Nd:YAG脉冲激光激发水中产生瞬态超声波的特性,给出了声压信号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激光产生水下声波是完全可行的。当观测点与光击穿区的距离r远大于柱体长度时,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激光瞬态超声波幅值与r成反比;当观测点与光击穿区的距离r很小时,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声压幅值与产成反比。此外,当激光入射角度发生变化,超声脉冲的幅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幅值在激光束垂直入射的时候最大。  相似文献   
2.
沈骁  梁忠诚 《光学技术》2011,37(3):295-298
根据法拉第效应的非互易性原理,分析了磁旋光反射腔交流调制输出倍频信号相关的特性;具体研究了倍频信号幅度及角度检测灵敏度与调制角幅度θ0和反射腔反射率R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调制角幅度较小时,输出倍频信号幅度随反射率R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值是正交调制法的18倍左右;利用倍频信号检测角度的灵敏度与正交法相比也得到多倍提高,...  相似文献   
3.
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的接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种基于MIMO的室内二次反射可见光通信的信道模型。通过模型仿真,从不同位置处接收面上探测器的不同间距、不同面积以及接收面横向、纵向旋转方面,分析了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的接收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信号可恢复的条件下,接收面探测器间距d的变化对光信号接收的影响很小,不同接收位置的接收信噪比(SNR)也呈现不同的分布。另外,接收面横向旋转不会影响光信号接收,而纵向旋转具有一定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微流控电调谐非机械空间光开关器件,该器件的基本形式为“光输入阵列+光交换空间+光输出阵列”的结构,采用“水/油/水”液体棱镜作为偏光控制单元.在特定电压范围(30~110 V)内,通过电润湿效应作用的液体棱镜光束偏转角可在约-15°~15°之间连续可调.由此可构造多种平面甚至立体光开关阵列.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光电传感技术》和《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这两门课内容的基本思路,增加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偶氮液晶聚合物中的非线性光致双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偶氮液晶聚合物薄膜P-CN中发现的非线性光致双折射现象,给出了非线性光致双折射实验的具体结果.采用Z扫描技术验证了光致双折射的非线性过程本质,测量了P-CN介质薄膜的非线性吸收系数.讨论了光致双折射涉及的异构化微观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光光异构化实现光致双折射的方法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光致双折射 光致异构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聚焦透镜衍射现象的分析和计算 ,阐述了引起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发散球面波出射端面的圆孔菲涅耳衍射 ,并提出一种作为检验自聚焦透镜质量的直观、简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有机聚合物是一类非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在光通信和高密度光存储等高技术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的光学性质及其在光存储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瑞  梁忠诚 《中国物理 B》2016,25(6):66801-066801
Electrowetting, as a well-known approach to increasing droplet wettability on a solid surface by electrical bias, has broad applications. However, it is limited by contact angle saturation at large voltage. Although several debated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scribe it, the physical origin of contact angle saturation still remains obscure. In this work, the physica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onset of contact angle saturation are explored, and the correlated theoretic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to characterize electrowetting behavior. Combination of the proper 3-phase system employed succeeds in dropping the saturating contact angle below 25°, and validates that the contact angle saturation is not a result of device-related imperfection.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定的“导电基片/绝缘膜层”微透镜阵列内芯材料,研究其表面的介质上电润湿(EWOD)特性。利用图像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测量了0~60V电压范围内硫酸钠水溶液液滴在“不锈钢基片/Parylene绝缘层”芯片表面的接触角变化数据,通过EWOD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硫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此值与理论值相吻合。进而计算了内芯与液滴的界面张力,这种方法可用于一般固液界面张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