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南海深部计划与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1)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未出现地幔蛇纹岩出露,且岩浆迅速出现;2)新提出南海不是“小大西洋”,而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板内张裂”陆缘模式不同;3)揭示南海受到俯冲带的强烈控制,提出俯冲诱发地幔上涌并影响南海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资源丰富,是化学工业中有希望的潜在碳资源。本文介绍一类从二乙基锌和含羧基高聚物反应制得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使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成为交替的聚丙烯碳酸酯。实验证明,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是比聚丙烯酸和某些其他聚合物更好的催化剂载体。当金属羧基摩尔比近似于1时,催化活性最高。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产率与产物分子量同时增大。提高反应温度,则在提高反应产率的同时,使反应产物分子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用的双金属催化体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锌盐、三乙基铝、含活泼氢化合物三组份体系可以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生成聚丙撑碳酸酯.实验发现,高分子羧酸是比水更好的助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活性依赖于其中锌盐和聚合物载体的种类、体系各组份的摩尔比以及混合次序,说明反应中两种金属存在某种协同作用。本文提出了催化活性中心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含Eu^2+固体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介绍了含Eu^2+固体的荧光光谱研究的特点和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激光,荧光,泊激励发光,电光源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评述了非掺杂含Eu^2+固体化合物荧光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光谱变化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板块边界和内部均发育大量火山,是研究地球火山的天然实验场。综述了太平洋火山特征与深部成因机制,表明研究人员对地球不同环境下的火山(包括大洋中脊、俯冲带岛弧、板内地幔柱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别构建了减压熔融、俯冲板片脱水与富水地幔楔熔融、地幔柱高温熔融的经典模式。但目前学界对于板内非地幔柱型火山的深部岩浆起源以及浅部喷发通道等重要科学问题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未来需要采用创新观测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2022年1月15日世界标准时间4∶14,位于南太平洋汤加俯冲带火山链区域的Hunga Tonga-Hunga Ha’apai(HTHH,175.39°W,20.55°S)火山爆发并激发全球性海啸。聚焦火山喷发和海啸波的观测方法,介绍了海底传感器、大气波变化卫星图、电离层扰动对火山喷发和海啸的最新监测结果。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历史资料,综述了2022年汤加HTHH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特征、最新观测手段,提出了对俯冲带火山海啸等进行详细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基于观测综合量化研究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对全球气候的潜在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海洋岩石圈的最大弯曲与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当弯曲应力超过岩石承受范围,就会产生正断层和地震,海水沿着正断层进入上地幔并发生蛇纹石化,引发浅源地震并可能造成灾难性海啸。选取西太平洋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和雅浦俯冲带以及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归纳近些年的地球物理观测及地球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俯冲带挠曲正断层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俯冲板块变形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俯冲板片弯曲变形及相应的正断层与潜在板块水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