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野生型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第三龄幼虫唾腺细胞的恢复期(分泌颗粒合成期)。粗糙型内质网(RER)十分发达,高尔基复合体与线粒体共同组成的“高尔基区”,有时可见中心粒。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颗粒是由高尔基液泡浓缩而成。此时期,核内巨大染色体的带区和间带明显,并与核膜接触,核膜呈被浪状且有“核膜泡”出现。核仁呈不规则状,与核膜接触,同线粒体仅一核膜之隔,暗示着核质的密切关系与细胞内分泌颗粒合成活动相适应。 果蝇唾腺细胞的质膜内陷与内质网池接触,内质网与核外膜相连,也与高尔基液泡外膜相连。线粒体外膜与核外膜相连,又与内质网相接,暗示着线粒体来源于ER的可能性。同时证明这种唾腺细胞和其他细胞一样,也是一个真正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北京鸭的精子发生过程。初级精母细胞有一个分化的过程,其细胞核的顶部上方有一个由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组成的高尔基区,这一区和核内染色体的出现有明显的位置相关,并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而分散。观察了精细胞变态过程中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由高尔基体形成顶体、由远端中心粒和线粒体形成中段、由远端中心粒的未端形成尾丝的过程。发现包围细胞核的微管随着精子的发育而层数逐渐增多,此微管系统的变化与精子头部核的定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哥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扩眼界,甚至对于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也  相似文献   
4.
当今环境与发展愈来愈被人们广泛的关注,一个新的环境浪潮正在兴起,今年六月李鹏总理在即将参加联合国环发大会首脑会议之际曾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希望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更加繁荣昌盛”。大自然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保护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物教学重要内容。下面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纤毛原生动物含有大核和小核。小核DNA分子量很大,组成染色体,在无性系生长期闯不产生RNA。小核在结合生殖时经过减数分裂而产生大核,大核只有无丝分裂,核内含400至10000碱基对DNA。这种DNA分子在结合生殖时通过大核发育而成。 Ammermann,Alonso et al,Golikova,最早发现腹毛类毛虫大核发育早期出现和双翅目幼虫相似的多线染色体。Kloetzel,Murti用电镜观察了游仆虫和棘尾虫的多线染色体,并指出多染色体在发育后期被纤维物质横贯形成染色体间带,进  相似文献   
6.
由于 ICP 光源具有高温、高灵敏度、高精度、基体效应小等特点,近年被普逼认为是溶液分析的一种理想光源。试样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即可进行测定。本文探索了 ICP 光源某些特性,井用于发射光谱测定高钛渣及共氯化处理后铁渣中微量钪、镧、铈、钇、镱。研究了参数对灵敏度及基体效应的关系;盐酸、硝酸、硫酸酸度和  相似文献   
7.
8.
为分析2010年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收集鱼珠街社区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报告卡,整理资料,分析了意伤害发生情况和各种伤害比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7岁以下儿童伤害中3—5岁儿童意外伤害最多见;意外伤害以跌伤发生率最高;可见意外伤害是可避免的,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家长和孩子的安全宣教工作,提高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社区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办公室工作林美英校长办公室是学校的主要职能部门,是直接为领导、为群众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是上传下达,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和桥梁,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如何适应新形势,把办公室工作做得更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果蝇幼虫唾腺细胞在分泌周期过程中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演进规律及这两种细胞器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液泡区”(即高尔基区)。论证了在此高尔基区内的液泡直接酿造形成酶原颗粒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高尔基区的线粒体并不直接参加酶原颗粒的形成。在酶原颗粒形成过程中,唾腺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仁变形并移动,而且在核仁中出现“核仁小泡”,数目可由一到七个。变形虫状的核仁向核模逐渐移动,与线粒体及细胞质仅相隔一层极箔的核膜。双方可能通过核膜进行着某种“化学贸易”。核内巨大染色体与核膜紧密地接触,在其末端或侧面,靠近核膜处,有“染色体小泡”的出现与消失的现象,甚至还有些“染色体小泡”穿过核膜外移到靠近核膜的细胞质内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核质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些“核仁小泡”的DNA化学特性,应用孚尔根核酸反应得到了证实。并且讨论了这些核仁小泡的生理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