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9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烃类溶剂中,聚丁二烯基锂用2—3倍当量的N-乙酰氮丙啶处理后,继以水解、分离,从而得到液态端伯氨基聚丁二烯。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000)和官能度(约为2)迟到预期结果,在聚丁二烯主链中,总1-4单元占90%以上,其中顺式构型约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0℃,25℃,35℃下CoCl_2—MDPP_2—EtOH体系,首次发现1—甲基—3,5—二苯基吡唑(简写成MDPP_z)与CoCl_2生成的配合物CoCl_2·2MDPP_z。提出了这个配合物合成方法的理论依据,并对它的光学、热学、磁学等性质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α,β-不饱和醛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的产物是吡唑啉,据文献报道,反应是经过腙关环而得产物,我们的实验发现,苯丙烯酰苯(Ⅰ)与甲肼(Ⅱ)(1:1.05)在-5℃以下反应可以分离到一个白色不稳定的中间体1-甲基-3,5-二苯基吡唑烷醇-3(Ⅲ),它在-75℃稳定,温度升高时缓慢脱水生成产物卜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Ⅳ),甲肼和苯丙烯酰苯在此条件下生成吡唑啉的反应历程与以前文献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α,β-不饱和醛或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生成Δ~2-吡唑啉的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通过1,2加成脱水生成腙,然后闭环而得.分离得到的中间体腙在酸性溶液中加热亦可得到Δ~2-吡唑啉.等人曾报道烯键上无取代基的α,β-不饱和酮与单取代肼反应是经过1,4加成所生成的β-肼基取代的酮闭环而得Δ~2-吡唑啉.我们在研究苯丙烯酰苯和甲肼的反应中,发现用略微过量的甲肼与苯丙烯酰苯(摩尔比  相似文献   
5.
6.
α,β不饱和醛酮和取代肼都是有两个反应中心的化合物,对它们的反应机理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在过去的报道中,大多数作者认为α,β不饱和醛酮与取代肼的反应是1,2加成,然后脱水生成腙,可能的条件下再关环得到五元氮杂环,他们认为反应是氨基氮原子进攻羰基碳原子。А.К.Вайткевицюс和本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合成1-甲基-3,5-二苯基吡唑(MDPP)的过程中,发现氯化铜、氯化钴等化合物对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H2MDPP)的氧化脱氢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对以氯化铜为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反应过程中形成铜(Ⅱ)H2MDPP、铜(Ⅱ)MDPP和铜(Ⅱ)H2MDPP分子氧配合物的证据。另外,在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曾检测到一价铜,这显然是氯化铜的还原产物,故本文对氯化铜与H2MDPP的计量反应及在催化反应中氧分子参与作用的阶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报道,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偏二甲肼反应,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两种不同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9.
苦皮藤(Celastrus augulatus Maxim)亦叫苦树皮、菜药,属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各省区分布很广。其根皮和叶子一直被民间作为杀虫药使用,也可以入药用来治疗疔疮肿疼,具有清热解毒功能,其中根皮的杀虫作用最好。苦皮藤叶子的化学成分已有报道。叶子中含有槲皮素、异槲皮甙、茴香甙、金丝桃甙等黄酮类化合物。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份及杀虫有效组分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十九种有生物活性的苯氧酸吡唑盐,其中十七种为首次合成的新化合物。讨论了苯氧酸吡唑盐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