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锈层离海后在不同经历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样掛片离海后采用酒精浸泡去水,冷风吹干去除酒精,然后用环氧树脂涂封锈层,外面用气相防锈纸包扎并放入干燥器中进行保护。取样时,在氩气柜中取下锈层后立即放入充氩的试管中。再从试管中取出部分锈样放入有机玻璃制的穆斯堡尔譜样品盒,并将缝隙密封。这样的操作能保留极不稳定的Fe(OH)_2。如果让锈层与空气接触,则Fe(OH)_2很快分解消失,但其它物相可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变化。物相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根据穆斯堡尔谱判断的。  相似文献   
2.
在光敏剂存在时 ,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化学镀反应 ,阻抗图谱中出现一个容抗环和一个吸附环 ,吸附是H2 PO-2 在反应过程中的吸附 .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对几种不同用途的耐海水腐蚀低合金新钢种进行了测量和评选。讨论了化学成分、工艺因素和热处理条件对腐蚀性能的影响。线性极化技术的测量结果与外海掛片数据有更好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局部腐蚀指数δ可以作为定性评定低合金钢/海水体系局部腐蚀性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孔隙率的电化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镍磷合金、镍磷合金镀层和碳钢在不同浓度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选择了能够快速检测镍磷合金镀层孔隙率的硝酸浓度 ,并对不同厚度的镍磷合金镀层试样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镍磷合金镀层在 1 0 %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能准确地反映镀层的孔隙率 ,该硝酸溶液最适合作为应用电化学方法检测镀层孔隙率的检测溶液 ,其变化规律是随着镀层孔隙率的减少 ,镀层的腐蚀电位逐渐正移 .应用常规的孔隙率检测方法只能检测较大的孔隙 .  相似文献   
5.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引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各种引发体系对LIPN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合成过程的稳定性、粒子形态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油溶性引发剂AIBN可得到粒子均一,稳定性好且单体残留量很少的乳液;其粒子形态为“翻转”型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6.
CO_2环境中P110钢阳极溶解过程EIS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110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采出液中 ,阳极极化下的EIS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低于 90℃的范围内 ,存在一个谱图转变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之下为三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临界温度之上为两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从阳极反应机理和CO2 腐蚀特征出发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7.
对两种低合金钢海水腐蚀产物的内锈层分别在低于室温的不同温度下(直到液氮温度)测得了穆斯堡尔谱。根据单畴粒子超顺磁性行为随温度的变化算出了内锈层主要组成相α-FeooH的粒度分布,并对超顺磁性随温度变化的细节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对镍基合金刷镀层沉积速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La ,Ce ,Sm及Er对电刷镀Ni P ,Ni Cu P和Ni Cu P MoS2 3种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4种稀土都能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 ,其中Sm对Ni P和Ni Cu P镀层沉积速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稀土提高镀层沉积速率均存在一最佳的加入量。在一定的刷镀电压范围内 ,稀土加速Ni P ,Ni Cu P镀层沉积速率的作用效果及程度没有变化。分析了稀土提高镀层沉积速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铜镍纳米多层膜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从柠檬酸盐体系中电沉积铜镍纳米多层膜的电沉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体系中铜的沉积是扩散控制的电极过程,而镍的沉积则是首先形成类似Ni(OH)ads的吸附中间产物,而后在电极上进一步还原为原子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TiN夹杂对点蚀形核的影响。实验发现1Cr18Ni9Ti不锈钢微区点蚀形核敏感位置在TiN夹杂周围。AES结果表明TiN夹杂周围有一贫Cr区,Cr/Fe+Ni峰值低于基体。TiN夹杂周围是钝化膜的薄弱部位。TiN夹杂的存在降低了微区的点蚀破裂电位,即降低了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