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碳铬矿团块高温还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250~1450℃高温范围内研究内配碳铬矿团块中Cr2O3还原率和总还原率与内配碳比和渣相碱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含碳铬矿团块还原过程中金属相和渣相聚集和分离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Cr2O3还原率主要受还原温度和内配碳比的影响,当还原温度高于1400℃时,控制适宜的渣相组成和内配碳比,可以实现还原产物中金属相和渣相的完全分离。利用实验得到的条件,可望开发一种新的廉价碳素铬铁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个具有特殊骨架的C_(20)-二萜生物碱北乌灵(kusnezoline)和峨翠灵( omeieline)分别分自中国特产毛茛科植物北草乌(Aconitum hkusnezoffii Paritz)、彭州岩乌头(A. racemulosum var. pengzhouense)和峨眉翠雀花( Delphinium omeiense W. T. Wang)。应用2D NMR技术(~1H-~1H COSY, HMQC, HMBC, NOESY)全面归属了这两个生物碱的~1H和~(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在钢中的热力学参数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综合报道了通过采用几种不同的高温金属溶液实验方法,研究所得到的稀土元素在金属溶液冶炼温度范围内分别与硫、氧、氧 硫、碳、氮、低熔点铜、磷、钛、铌、钒等重要元素相互作用规律及有关的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和温度函数式,并简要地讨论了这些热力学参数在含稀土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洁净钢夹杂物形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中夹杂物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强脱氧元素的相对含量。为获得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夹杂物,必须采用低铝铁合金合金化,然后用适宜组成的合成渣,通过渣-铜、夹杂物-钢之间建立的局部反应平衡控制钢液中强脱氧元素含量,达到控制夹杂物成分的目的。以弹簧钢为例,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了炼钢工序中可能影响夹杂物组成的各种工艺因素,为夹杂物形态控制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以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几种渣系重熔冷轧辊用钢的最优工艺,对重熔钢锭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工艺制度对重熔钢锭凝固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控制重熔过程的局部凝固时间和二次枝晶间距长度,进而控制重熔钢锭的偏析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Cr5冷轧辊用钢而言,局部凝固时间越长,对应的二次枝晶间距越长,由于元素偏析所引起的碳化物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弹簧钢以控制氧化物夹杂的性质和尺寸分布。研究发现,钢中酸溶铝含量的高低并不影响弹簧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但明显影响钢材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分布,从而影响高强度弹簧钢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LF钢包精炼过程中的脱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钢包精炼过程中钢水流动现象及吹氩对钢液中固脱氧产物去除行为的影响和不同脱氧条件下吹氩过程对钢中溶解氧的去除规律,指出合理的吹氩制度对钢液中固相脱氧产物的去除至关重要。当钢液不用铝脱氧时,吹氩过程对钢液中溶解氧的去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电渣重熔用渣料在烘烤过程中的失重现象,分析了渣料中易水化成分含量与烘烤时间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了在渣料完全失重情况下,渣层厚度与烘烤时间、烘烤温度与烘烤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拟合方法建立了方程.结合固态热分解机理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分析,烘烤初期热分解过程受晶核形成及长大控制,反应后期主要受扩散反应控制.实验结果将为现场渣料烘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天然产物合成中八元碳环构建的主要方法:环合反应、裂解反应以及涉及环扩张/收缩的重排反应。  相似文献   
10.
膝瓣乌头根中新去甲二萜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膝瓣乌头(AconitumgeniculatumFlectcher)根中分得3个新的乌头碱型去甲二萜生物碱。由光谱法(^1HNMR,^1^3CNMR和MS)确定其结构为膝乌宁碱甲(genicunineA)1,膝乌宁碱乙(genicunineB)2,膝乌宁碱丙(genicunine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