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形态空间中对La(OH)_3凝聚体系统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 对La(OH)_3凝聚体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模拟, 进而提出了La(OH)_3凝聚体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Mo2C膜表面高度和高差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制备Mo2C功能膜的过程和对膜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在测量基础上进行统计,找出Mo2C膜表面高度和高差分布规律;将DT2模型推广,进行2+1维计算机模拟,作出Mo2C膜表面3维模拟图。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高度和高差统计分布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稳态恒电位阳极极化法,研究了铝片在硫酸中阳极氧化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浓度的关系.并采用Chao-Lin-Macdonald,Siejka以及Vermilyea等人的理论,推导出稳态时电流与电压关系式和电流与浓度关系式.将理论推出式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吻合.这说明该种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稳态时铝在硫酸中的阳极氧化.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铝在硫酸中阳极氧化的微观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 自NS镀银问世五年多来,现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航空和机械等工业的电镀中。实践证明,无论从其工艺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来看,它都不失为一个有生产价值的无氰镀银工艺。为了扩大其应用领域,我们在原NS镀银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了NS——氨磺酸快速镀银的研究,其初步成果已为部份厂家所采用。本文拟以微分电容、阴极极化、霍尔槽试验及电导率作为评比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选,以期求得最佳工艺配方及其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5.
用毛细管粘度法测量了不同浓度和pH值时吸附在超微粒La_2O_3表面的PMAA-Na膜厚度.用界面移动法测量了超微粒La_2O_3/PMAA-Na吸附物颗粒的电泳淌度.由此求出不同浓度和pH值时胶态分散体系Zeta电势值.采用Fischer等人发展起来的渗透压排斥理论模型,通过对吸附物颗粒间渗透排斥能△Ga的定量计算,较为满意地解释了超微粒La_2O_3/PMAA-Na吸附物颗粒所形成的胶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研究了光亮酸性镀铜常用的添加剂N(乙撑硫脲)、M(2—巯基苯骈咪唑)和Sp(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在多晶铜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和极化作用,以及它们对镀层的显微结构和光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0.1MKNO_3水溶液中(30.0±0.1℃)的银(Ⅰ)—NH_3—NS(亚氨基二磺酸钾)的加合反应,并测得了这个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_(111),混合型络合物积累生成常数β_(111),讨论了P~H滴定曲线,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实际NS镀银液中各种络离子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制备Mo2C功能膜的过程和对膜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在测量基础上进行统计,找出Mo2C膜表面高度和高差分布规律;将DT2模型推广,进行2+1维计算机模拟,作出Mo2C膜表面3维模拟图·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高度和高差统计分布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纳米微粒α—Al2O3化学复合镀层分形特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纳米微粒α-Al2O3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及其对镀层硬度、分维度随镀复时间变化的测量结果,并应用分形理论对实验结果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