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森林保护系列实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文中涉及的人工诱发试验为森林保护系列实验课程核心部分,新的实验设计方案,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改变了实验材料的单一状态,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实验,集综合型、探索型、研究型实验类型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科学研究素材,实现了学与教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的1年生撑绿杂交竹3号(No.3)、6号(No.6)、8号(No.8),对其上部嫩枝按4种处理方式进行针刺接种,接种后在4个不同时期分别采样。采用修订后的索姆基(Sormgy)糖含量测定法、双缩脲法、碱液滴定法分别测定分泌物中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分析糖、蛋白质和脂类分泌物对灭活毒素诱导的响应。【结果】撑绿杂交竹在引入灭活蛋白毒素作为诱导因子后,其分泌物(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总糖、脂类)含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诱抗效果显著增加,撑绿杂交竹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增强。在3个品种中,诱导后病情指数No.6最低、动态变化最小,其次是No.3,No.8病情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可溶性糖、总糖和脂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和抗性显著正相关,其中还原糖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暗孢节菱孢菌灭活蛋白毒素诱导后能使撑绿杂交竹抗性增强,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luminifera)、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林地为对象,并以农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这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分析和探讨了这两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两种林地中,微生物数量从春季到秋季一直增加,秋季达最大,冬季最小;在农耕地中,从春季到冬季一直增加,在冬季最大。(2)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农耕地全年的微生物总数(干重条件下)最多,苦竹林地次之,桦木林地最少。(3)不同的季节,桦木和苦竹的根际效应各不相同,各季节微生物的R/S值都在1~2,全年的微生物R/S值分别为1.37,1.24。(4)从微生物学总体上评价两种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则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拮抗作用强而稳定的坚强芽孢杆菌(B-305),经对扣试验证明,其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孢菌、腐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43%、9.89%、5.59%;其发酵液中存在抑制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孢菌、腐霉菌3种病原真菌生长的非挥发性物质,在第3天或第2天(镰孢菌)的发酵滤液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上述3种病原在含有这些发酵液的培养基中培养64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64.04%、29.58%、99.99%;扫描电镜观察表明:B-305菌株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了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其中菌丝端部和中部明显膨胀,呈椭球状和球状,部分菌丝有断裂现象,许多菌丝皱缩干瘪发生折叠,内含物外泄.  相似文献   
5.
林木病害标本制作实验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病害标本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材料,典型、直观的标本能将抽象的病理现象及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文中从标本采集、标本制作与保存技术方面的实验着手,在阐述学生采集、制作标本方法基础上,以不同年级不同实验方法制作的标本为对象,对比分析历年不同方法制作标本的保存效果。研究显示干燥法较浸渍法简单经济、实用,有利于大量标本制作与保存,而浸渍法适用于特殊植物材料,保存期较短,占地面积大,可用作示范标本保存。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 ℃,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 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 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7.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坚强芽孢杆菌B-305菌株的发酵液浸泡马尾松种子和在灭菌土中施入不同量的绿粘帚霉的厚垣孢子粉剂,对马尾松幼苗在出苗前和出苗后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影响,并能使病害得以减轻;防病效果随施入土壤中的厚垣孢子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进行种子细菌化和施入厚垣孢子的处理的防病效果要高于各单独处理,防病效果最高达到61.2%;2种生物拮抗菌对松苗都有促生作用,其中联合处理与对照相比,松苗高生长最大可提高57%;生物防治持效期试验(半年后重新播种)显示,复合拮抗菌处理的防病效果仍然最高,但绝对值有所下降,为5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