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Linux统一加密设置(LUKS)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标准磁盘加密认证规范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算法构成复杂且所需资源较多,如何利用单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有限资源来实现整个算法并获得高吞吐率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研究了一种高能效的LUKS认证算法流水线架构,包括采用4级流水线的安全散列算法(SHA-1)和8级流水线的基于密码的密钥派生函数(PBKDF2)-基于哈希消息验证代码(HMAC)-SHA-1),并使用块随机存取存储器(BRAM)实现了基于S盒和T盒(ST-box)映射表的高级加密标准(AES)-128-电子密码本模式(ECB)算法,以节省FPGA的查找表资源用于上述的流水线架构实现.运行结果显示本设计的密码遍历速度达到了342s-1,功耗仅为5.27W,每个密钥的平均计算能量为0.015J.口令恢复速度超过了工作频率为700 MHz、480核的GTX 480图像处理器(GPU),同时其能耗仅为GPU的1/13.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 其中Co与Pt 的总质量分数为20%. 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 制备了不同Co:Pt 原子比的Co@Pt/C 催化剂, 以20% (w) Co@Pt(1:1)/C 与20% (w) Co@Pt(1:3)/C 表示. 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 并与实验室早先制备的40% (w) Co@Pt/C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自制20% Co@Pt(1:1)/C 与20% Co@Pt(1:3)/C 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为2.2-2.3 nm, 在碳载体上分散均匀, 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分别为56 和60 m2·g-1, 均超过商用催化剂20% Pt/C(E-tek) (ECSA=54 m2·g-1). 20%Co@Pt(1:1)/C 与20% Co@Pt(1:3)/C 的半波电位相较于40% Co@Pt(1:1)/C 和40% Co@Pt(1:3)/C 均向正向移动, 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 并有望降低催化剂的成本,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Pt-CeO2/C电催化剂.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Pt颗粒均匀分散于碳载体表面,其粒径主要分布于1.5~2.5 nm.将Pt-CeO2/C催化剂制备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经循环伏安和单电池极化曲线测试发现,Pt-CeO2/C催化剂性能与Pt/C催化剂的相当.一氧...  相似文献   
4.
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用于燃料电池的Pt基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胶体法、电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等.其中胶体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制备过程简单易控;电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有望用于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批量化生产.其次,简单阐述了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特用的表征方法.其中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暗场强度与原子序数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表征核壳电催化剂的特殊结构.最后,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氮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aNO3为氮源,研究了氮浓度的五个水平及光照强度对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率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MACC/B222)在氮浓度为32 mmol/L时平均生长率μ达到最大值0.710 0 d-1,脂肪含量在16 mmol/L时达到最大值34.8%;在光强260 μmol/(s·m2)处获得最大生长率0.650 5 d-1,140 μmol/(s·m2)处获得最大总脂含量33.9%.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2003年9月对渤海天津海域赤潮监控区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调查,天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属6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24属51种,占总种数的75.00%;甲藻7属11种;其他6属6种为少量的蓝藻、黄藻和金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圆筛藻属的种类是该海域的全年优势类群,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41%。浮游植物群落以大型细胞硅藻.甲藻占优群落为主,其平面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 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 金属纳米颗粒均匀负载于碳上, 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热处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影响. 利用循环伏安(CV)法和线性伏安扫描(LSV)法表征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特性及耐久性. 制备的Co@Pt/C催化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核壳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Pt 的利用率. 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ORR反应以四电子路线进行. 相比于合金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取消农村学杂费后农村民办中小学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提出农村民办中小学摆脱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f/2培养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指数期、稳定前期和稳定后期)对杆状裂丝藻(Stichococcus bacillarisMACC/C19)和3株小球藻(Chlorella sp.MACC/C95、MACC/C97和MACC/C102)共4株绿藻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时期对4株绿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C19在稳定后期脂肪含量最高(33.7%),C95和C97均在指数期脂肪含量最低,之后在稳定前期和稳定后期缓慢增长(分别为16.6%~19.2%和27.7%~32.1%),C102在稳定前期获得脂肪含量的最大值(28.1%).4株绿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均在指数期含量最高,C19为17.3%,C95为28.1%,C97为28.4%,C102为14.8%,之后则随生长时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C19、C95、C97和C102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s)含量均在指数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4%、37.9%、36.8%和24.8%.4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4∶0、16∶0、16∶1(n-7)、16∶4(n-3)、18∶1(n-9)、18∶3(n-3)、20∶4(n-6)和20∶5(n-3).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分别为氮源和磷源,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源(NaNO3:30、60、150、750、1 275、3 000 mg/L,NaH2PO4:4.4、8.8、22、44、88、176 mg/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MACC/,D23)生长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浓度对其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50 mg/L NaNO3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22,mg/L NaH2PO4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88,mg/L和176 mg/L NaH2PO4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在NaNO3质量浓度为30~750,mg/L时,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NaNO3质量浓度为75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106,mL–1和0.608,d–1,而当NaNO3质量浓度大于750,mg/L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随氮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8.8,mg/L之间,最高细胞密度随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在8.8,mg/L时达到最大值,为2.69×106,mL–1;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22,mg/L之间,相对生长率随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2,mg/L时达到最大值,为0.568,d,–1,之后随磷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