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当前城市道路的翻新扩建工程产生了大量混杂固体废物的路基杂填土,此类建筑渣土成分组成复杂且构成比例极不均匀,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再用作路基填土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且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文章依据相关道路建设规范,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试分析,建立了一套城市道路建筑渣土三级分类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分类指标,进而为道路...  相似文献   
3.
同步碎石封层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同步碎石封层的脱石现象是影响其使用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尤其在低温下碎石封层的脱石现象最为严重。文章通过碎石脱石率与沥青用量的关系,确定最佳沥青撒布量,研究碎石材质、沥青品种及沥青用量因素对沥青与碎石低温粘结性能的影响,提出改进同步碎石封层低温脱石现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明  扈惠敏 《工程与建设》2010,24(2):251-253
鉴于离析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严重影响,应用PQI快速检测空隙率的方法得到大量的试验数据,然后运用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能够比较科学的得到路面离析情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等体积参数,文章采用沥青浸渍法测定多孔安山岩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分别采用集料浸渍法、矿料混合料浸渍法和沥青混合料浸渍法3种方法来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沥青浸渍法测试数据变异性小、稳定性好;根据3种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各自在工程中的适用性;用浸渍法和计算法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比较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法测定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与计算法相比更接近真实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托合徐高速公路等养护工程,对微表处路段进行检测与评价,并调查微表处修复车辙的长期效果.采用微表处施工后路面摩擦系数有所提高,构造深度增大.微表处可以封闭路面孔隙与细微裂缝,施工微表处后,路面基本不渗水.经过3~4 a行车后,微表处路段摩擦系数仍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路面,平整度好于临近未做微表处路段.微表处修复车辙具...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建筑渣土三级分类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城市道路的翻新扩建工程产生了大量混杂固体废物的路基杂填土,此类建筑渣土成分组成复杂且构成比例极不均匀,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再用作路基填土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且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文章依据相关道路建设规范,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试分析,建立了一套城市道路建筑渣土三级分类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分类指标,进而为道路建筑渣土分类、土体工程利用价值评估提供了较为简便、直观、有效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力控制模式下的小梁弯拉疲劳试验配合动态信号采集系统采集试验中的应变,通过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小梁试件疲劳变形分为稳定阶段、增长阶段和破坏阶段。级配不同,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疲劳特性差别显著,各阶段模量差别明显。通过3个阶段对应下弹性模量临界点的对比得到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抗疲劳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岩石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对工程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岩样开展了波速试验、单轴压缩和点荷载试验,分析了其强度特性,讨论了岩样的破坏特征及破裂模式。结果表明:在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两种情况下,片麻岩的波速和强度差别明显,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在垂直层理条件下,片麻岩的点荷载强度指标Is(50)与单轴压缩强度之间的换算系数为21. 25,而平行层理条件下为14. 46;单轴压缩试验中,垂直层理的岩样以拉-剪复合模式破坏,平行层理的岩样以张拉模式破坏;在圆盘形试样的点荷载试验中,试样破裂主要有2块和3块的形式,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加载的破坏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公路工程设计中两个常见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路网改造工程项目中,常常遇到旧路补强设计,通过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解决旧路补强设计中容易出现的补强层厚度随着老路回弹模量的增大而增厚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反常现象";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优化超高设计,将位于缓和曲线段内结构物不设置在超高缓和段上,给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