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子高  陆埮  彭秋和 《物理学报》1993,42(8):1210-1215
研究了中子星内部从两味夸克物质到三味夸克物质的相变过程。发现这个过程的时标短至10-7s,并且在相变中奇异夸克所参加的半轻子过程是中微子能量损失的主要过程。这样,1.4M质量的中子星内部的非奇异-奇异夸克物质相变会有几个1051erg的能量以中微子形式发射出去,这将表现为一种中微子爆现象。  相似文献   
2.
γ射线暴的最新研究进展:火球模型、余辉及前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射线暴(称简γ暴)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巨大的突破。观测上,人们发现了γ暴的低能余辉以及与γ射线发同时的光学爆发,还发现了它位于宇学距离的寄主星系。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还表明长时标γ暴与恒星形成区、甚至可能与超新星成协。在γ暴的相对论火球模型框架下,人们对γ暴以及余辉的产生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展。进而人们对γ暴的前身星以及环境效应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这些进展和认识给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肖笛  耿金军  戴子高 《物理》2019,48(9):545-553
2017年,轰动世界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被确认来自于双中子星的并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探测到这种极端、剧烈的天体物理事件。双中子星是两个致密天体——中子星组成的系统,由双恒星系统经历漫长演化后形成。文章将从双中子星并合前、并合过程中与并合后全面地描述这种剧烈的天文现象,走进一段神奇而迤逦的旅程。未来随着引力波观测设备的升级,有望再次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引力波以及伴随的丰富多彩的电磁信号。  相似文献   
4.
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GW170817.伴随GW170817的短伽玛射线暴与千新星也分别在1.74 s后和10.9 h后被伽玛射线卫星和光学望远镜探测到.对这些电磁对应体的观测与研究首次证实双中子星并合会产生大量重元素并形成千新星.通过相关理论与观测的比较,人们对于双中子星并合的中心引擎、短伽玛暴喷流的特性以及并合产生的抛射物性质等一系列重要的天体物理学问题进行了空前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伴随GW170817的各类电磁波对应体的性质,并探讨这些电磁波对应体的物理起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动力学群表示的生成坐标方法(DGR-GCM)推导并讨论了IBM(s,p,d)的连续变量表示;分析了148,150Nd和152,154Sm的静态势能,得到各核的形变参量β0;求解相应的等效哈密顿量的本征方程,得到了能量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并得到了形变核的巨偶极共振劈裂以及纵向的与横向的电偶极强度之比(S+/S)小于2的结论,这与从IBM(s,p,d)的代数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戴子高  陆埮 《物理学进展》2011,14(3):327-343
奇异夸克物质被推测比核物质更稳定,奇异星可能存在。人们关于奇异星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本文较详细地评述奇异星物理的研究进展,并特别强调奇异星和中子星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2023年6月9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发表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简称LHAASO或“拉索”)的最新成果“极亮伽马射线暴221009A的窄喷流的太电子伏余辉(A tera-electron volt afterglow from a narrow jet in an extremely bright gamma-ray burst 221009A)”。  相似文献   
8.
γ射线暴 (称简γ暴 )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巨大的突破。观测上 ,人们发现了γ暴的低能余辉以及与γ射线爆发同时的光学爆发 ,还发现了它位于宇宙学距离的寄主星系。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还表明长时标γ暴与恒星形成区、甚至可能与超新星成协。在γ暴的相对论火球模型框架下 ,人们对γ暴以及余辉的产生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展。进而人们对γ暴的前身星以及环境效应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这些进展和认识给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显著提升我国太阳物理研究水平、满足国家对空间天气监测和预报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兼顾夜间时域天文学观测的需要,我们建议研制一架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WeHiT).它将是世界上首架既做白天高分辨率太阳观测又做夜间大视场巡天观测、具有重大创新设计的特殊望远镜.它的科学目标覆盖了太阳物理、时域天文学、星系物理和太阳系外行星物理等天文领域的前沿热门课题,可为我国、特别是高校的天文学家提供一流的观测资料.特别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具有比所有大型太阳望远镜更大的视场,可提供前所未有的太阳活动区高分辨率资料,在太阳活动区和太阳爆发现象(特别是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中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并为我国空间天气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作为中国时区的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对于持续严密监控超新星、伽玛暴和大质量双黑洞等时变天文现象十分重要,将填补国际上的空白,提供在中国时区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同时在窄波段星系巡天、临近星系研究及系外行星搜索等许多领域提供宝贵的高质量资料.  相似文献   
10.
伽玛暴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爆发现象,由于它们的高光度,人们可探测到发生在极早期宇宙处的伽玛暴.高红移伽玛暴可作为宇宙深处的灯塔,它们是探索早期宇宙性质的理想工具.利用高红移伽玛暴可以限制暗能量和宇宙学参数,测量高红移的恒星形成率,揭示第一代天体的性质,研究宇宙再电离和金属增丰历史.因此,高红移伽玛暴的观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比目前的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P)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观测视场,且主要观测能段为软X射线波段(0.5–4 keV),非常适合高红移伽玛暴的观测.考虑EP的能力和观测模式,并且借助能够很好解释目前Swift卫星的伽玛暴观测样本的理论模型,详细计算了未来EP对高红移伽玛暴的可能探测率.我们预测EP对z6伽玛暴的探测率约为20 events yr~(-1) sr~(-1),对z8伽玛暴的探测率约为6 events yr~(-1) sr~(-1),对z12伽玛暴的探测率约为1 events yr~(-1) sr~(-1).估计在3年的运行时间内,EP将能探测到约65个z6的伽玛暴,其中包括~20个z8的伽玛暴和~3个z12的伽玛暴.总之,EP有望显著提高高红移伽玛暴的观测能力,这些丰富的观测信息将很有可能揭开早期宇宙的部分科学谜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