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Ⅱ:野生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野生牡丹向国外(主要是欧美)输出及其后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问题:欧美利用黄牡丹(Paeonialutea)和紫牡丹(Pdalavayi)与普通牡丹(Psuffruticosa)杂交已取得巨大成就;大花黄牡丹(Pludlowi)、狭叶牡丹(Ppotanini)、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等野生种在育种中应用的潜力很大.丰富花色、延长花期、扩大裁培范围等育种问题,均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简要报道了糜子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花粉败育、小孢子均等分裂、二细胞抱原、双卵卵器、助细胞状卵,双胚囊、三核合子和单受精等.  相似文献   
3.
1、小孢子核从中央位移至一端后,花粉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2、分裂末期出现成膜体、细胞板而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细胞壁。生殖细胞壁含纤维素物质。3、生殖细胞壁在和花粉内壁连接处向内生长,直到二末端相遇而被掐掉,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并进入营养细胞,而后壁消失。4 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在花粉粒内互相贴近。然后,生殖细胞处于分裂前期并经变形变化和运动而发育成熟;营养核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4.
谷子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在花粉成熟时,药壁仅剩下药室内壁和表皮,中层和绒毡层分别在小孢子母细胞和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退化消失。绒毡层为分泌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存在染色质穿壁现象。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有两侧对称、交互对称、直列式和T形。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在花序顶端自旗叶露出后的1—2天之内,是采集减数分裂材料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中国牡丹输出及在国外发展的情况,主要结论有:(1)中国牡丹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2)牡丹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经过长期药用栽培,于17~18世纪进行了选育改良,形成了以半重瓣和单瓣品种为主的日本品种种;(3)牡丹于18世纪末(1787年)才输入英国,19世纪中期福琼的上奠定了在欧洲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品种群,它是中国牡丹驯化的结果;(4  相似文献   
6.
全面介绍了美国芍药牡丹协会(AmericanPeonySociety)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其在促进美国乃至欧美各国芍药牡丹发展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APS在芍药牡丹品种研究及推广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1、谷子为假厚珠心.外珠被刚越过倒生胚珠的珠孔和合点区便停止伸长生长,在珠孔和合点区各产生一突起,前者盖过珠孔,后者可伸出于子房之外;仅内珠被包被珠心形成珠孔.2、胚囊为蓼型.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从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端壁开始积累,从合点端壁开始消失,与其它蓼型胚囊的植物不同.3、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不同步,但同时成熟.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野生牡丹向国外(主要是欧美)输出及其后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问题:欧美利用黄牡丹和紫牡丹与普通牡丹杂交已取得巨大成就;大花黄牡丹、狭叶牡丹、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等野生种在育种中应用的潜力很大。丰富花色、延长花期、扩大栽培等育种问题,均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中国牡丹输出及在国外发展的情况,主要结论有:①中国牡丹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②牡丹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经过长期药用栽培,于17~18世纪进行选育改良,形成了以半重瓣和单瓣品种为主的日本品种群;③牡丹于18世纪末(1787年)才输入英国,19世纪中期福琼的引种奠定了在欧洲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品种群,它是中国牡丹驯化的结果;④美国约在1820年始有牡丹,本世纪以来才有了真正发展,但在种间杂交育种上成就巨大;⑤上个世纪中国牡丹在欧洲的传播,为本世纪日本牡丹的大量输出创造了条件,目前日本牡丹发展进入了平台期,为中国牡丹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