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该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的地震构造带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构造活动一地震的关系,总结了浙江省的地震状况及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烈度,有助于预测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玉山台地与夹溪的特征、成因及开发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玉山台地与夹溪的特征,成因进行专门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实验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农业和旅游业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次试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对日本2003年9月26日Ms8.1级地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临震地面红外异常增温,增温异常区域与GPS监测到的日本板块运动最大速率部位基本吻合,表明红外增温异常与区域地壳相对加速活动有关,两者结合是一种短期临震前兆探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进行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测。同时评述了10多年来该方法取得的试用效果。指出了尚存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认为:该方法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短临地震预报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近期地震时空分布与现今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西部地区近13年M≥6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成果探讨了其与地壳运动场的关系;结果对该区地震活动分布与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年多的预报效果显示:用卫星工外辐射图象进行地震临震预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试验初步验证;临震时,地下逸出的CO2、CH4、H2O汽等气体成分和速率增加,在太阳辐下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是引起红外辐射临震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期地震活动特征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云预测地震续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历史;简介了国内外主要地震工作者关于地震云的识别标志、时空动态与地震三要素关系的论述及其实际预测效果;剖析了地震云的形成机制;列举了作者用其预测的几个震例;最后对其作了评价和结论,认为:震前地震云和红外增温异常是地震构造加剧活动派生的同源异象的气象效应。两者结合利于互相补充、验证,前者出现时间早些,可达3个多月,后者一般10多天。可形成地震地质为基础,长、中、短、临一体化的卫星预测地震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九江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预示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对大陆少震区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