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27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some typ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methodology of organic inclusion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 with oils and gases.Organic inclusions present a direct mark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gration of oils and gase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organic inclusions in this paper. In our research work, the following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were mainly used: polarizing microscope, fluorescent microscope, micro-heating-cooling stage and component analysis. By means of polarizing microsco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inclusions, such as their shape, size, distribution, colour and refrigeration, can be known, and furthermore we can divide organic inclusions into two classes. A fluorescent microscope can be used to make ultraviolet scanning on a single inclusion, measure its wavelength and draw a fluorescence spectrum. Heating and cool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is complex and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inclusions are 10-20℃lower than those of inorganic salt solution inclusions for the same period. In the cooling process, organic inclusions hardly freeze and such phenomena as deformation of organic inclusions and pulsation stopping of gaseous bubbles can be observed. In component analysis, we can realize the proportion of gas components in each soluble organic constituent in the total extract.In gas and oil exploration, a knowledg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vital to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geochemical indices,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time and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 confirming the formation stages of oil and gas pools, ascertaining the properties, origin and evolution stages of oil-field waters, and directly guiding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pools.  相似文献   
2.
膏盐沉积环境浅成烃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江汉盆地第三系潜江组生油岩、原油作了较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膏盐沉积环境浅成烃类具有下列特征:(1)生油岩抽提物较高的转化率和中等的烃转化率;(2)较高的沥青质、非烃含量;(3)高硫原油是浅成原油的重要一类原油;(4)烷烃生物标志物具有高植烷、高伽玛蜡烷、正构烷烃偶奇优势或奇偶优势的特征;(5)芳烃生物标志物存在四种类型;(6)烷基苯有明显的偶奇优势。综合浅成烃类的特征认为应重视膏盐沉积环境的浅层勘探。  相似文献   
3.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两种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认为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认为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农药等化学品致突变性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GC-C-IRMS、EA-IRMS和Dual-inlet IRMS 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分别对六六六的α、β和γ3种异构体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对比3种分析系统测定的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表明GC-C-IRMS系统能够准确和精确地测定六六六碳同位素组成。应用GC-C-IRMS技术分析了水样品中α-和γ-六六六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六六六在溶解、稀释、萃取、挥发等过程碳同位素组成没有分馏现象。采用GC-C-IRMS技术分析环境样品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矿山采用自然崩落法存在的风险,为后续井下安全大规模开采提供保障,对自然崩落法矿岩可崩性和崩落后的块度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评价及模拟,提出一种矿岩可崩性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和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算法。通过对评价区域的三维建模,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将矿岩岩体参数推估反演到离散化后的矿岩工程模型中,根据三维节理面Monte Carlo模拟原理对矿岩崩落块度进行三维重现。将上述方法用于云南省普朗铜矿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普朗铜矿III级和IV级矿岩质量分数之和为99.1%,矿岩可崩性级别为III至IV,适合应用自然崩落法开采;原始崩落块度等效尺寸大于1.65 m的块体筛上累积百分比为40%,建议普朗铜矿放矿口长×宽为5.00 m×5.00 m,此时放矿堵塞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下工程岩爆灾害预测各种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预报准确率低的现状,基于属性数学理论与方法,选取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比、脆性系数和弹性能量指数作为岩爆灾害预测的主要评价指标,建立了岩爆灾害预测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其烈度进行了预测。应用属性数学理论,构造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并利用相似数定义相似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进行属性识别,给出评价结果。以10 组典型地下工程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属性综合评价在岩爆灾害预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地下工程岩爆灾害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Aetio和OEP型卟啉为标样,探讨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流动相的稳定性,发现溶剂系统的完全脱水,脱气是影响流动相的主要因素,最终采用的条件具有的稳定性,重现性,在所建立的色谱体系中,对江汉油样地质卟啉中所含新化合物利用半制备柱,分析柱进行单体分离,得到高纯度(95.4%)的单体新卟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钟颖  于赤灵  彭平安 《色谱》2010,28(10):923-928
建立了固相萃取-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检测高矿化度油田水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在中性pH条件下,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柱萃取后,萃取液经稀释、Ag2O沉淀和Ag-H柱处理除去大部分氯离子,再用IC测定有机酸;将萃取柱真空冷冻干燥,然后经甲基叔丁基醚/甲醇(9:1, v/v)脱附并用无水硫酸钠除水,再用GC-MS检测酚类化合物。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酸以及5种酚类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达到8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2.38%~9.45%,定量限均低于88.9 μg/L。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氯离子含量高达150 g/L左右水样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泥炭土连续碱抽提腐殖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丽  冉勇  盛国英  傅家谟  彭平安  黄伟林 《分析化学》2002,30(11):1303-1307
从Pahokee泥炭土中连续碱抽提分离出8个不同的腐殖酸级分,并对每一级分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态^13C核磁共振(^13CNMR)、高效排阻色谱(HPSEC)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8个腐殖酸级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质差异,随提取和蔼的增加,O/C原子比由0.52减少到0.36,H/C原子比由1.05增加到1.52,相应于结构中含氧基团的减少和脂族基的增加,表观分子量也由7.7K增加到22.1K。同时,^13C NMR显示长链脂肪碳结构由无定型向晶型转变。此工作表明在所研究的腐殖酸中可能存在分别具有芳香或脂肪特性的两类腐殖酸结构,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元素组成、基团结构和母质来源。在特定的环境因素下,不同类型的腐殖酸会共存于同一体系中,增加了腐殖物质的非均匀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个处理噻吩化合物GC/MS数据的新方法.利用C-GC-MS计算机上的RRI程序计算每个峰(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指数后,在IBM-PC/AT微机上,应用LOTUS和HARVARD软件,实现了自动确定化合物的碳数;通过计算每个化合物的噻吩指数和确定其噻吩代码,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这一复杂体系;同时,通过建立TPmaster,还实现了样品间的自动对比;作出噻吩分布的“指纹图”后,又可以非常直观地对比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