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分析了降低微控制器功耗的理论基础上,保持系统高性能前提下,通过改进基于流水线的时序结构和体系结构的优化,降低功耗。设计完成了兼容PIC16C57指令集,具有取指、执行两级流水线、单周期单指令(除程序转移指令外)低功耗的微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从LCD显示控制器芯片的设计方案,介绍了LCD控制器的特性,重点描述了该LCD控制器中主要模块的设计.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功能描述和仿真、验证,并给出了RTL级的仿真波形.该LCD显示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稍作改动就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LCD显示控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多种最新的嵌入式静态随机存储器低功耗设计技术。存储器的总功耗为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之和。动态功耗又分读周期功耗和写周期功耗。减少动态功耗的主要技术:(1)降低开关电容。(2)降低充放电电压摆幅等。减少静态功耗的主要技术是降低衬底电流和栅电流等。对多种低功耗技术做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功耗是当前集成电路设计中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RTL级电路功耗评估可以在保证一定速度和精度的前提下对电路进行尽可能早的功耗评估.目前商业功耗评估工具对RTL级电路评估的方法多是基于软件的,因速度较慢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RTL级电路功耗评估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软件的功耗评估方法相比,速度提高了10到100倍.速度上的优势也使该方法特别适合于研究不同激励对电路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类似人类记忆的短期、长期记忆现象在不同材料忆阻器的实验研究中有过多次报道.在多篇这类忆阻器的研究文献中还报道了经验学习特性:"学习-遗忘-再学习"实验中,短期记忆遗忘后再次学习,记忆恢复的速度明显比初次学习的记忆形成速度更快.本文对这类忆阻器已有数学模型在"学习-遗忘-再学习"实验中的特性给出进一步分析.仅考虑短期、长期记忆现象的忆阻模型在该实验中表现为较快速再次学习特性,再次学习的记忆恢复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脉冲间隔期间的遗忘速度比初次学习时更慢.考虑经验学习特性的忆阻模型在再学习阶段的记忆恢复速度更快主要是因为脉冲作用时的记忆增速更快,同时仍然存在脉冲间隔期间的遗忘速度减慢.与经验学习特性相关的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可利用连通两电极的导电通道的周围区域在不同外加电压作用下的变化来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邵楠  张盛兵  邵舒渊 《物理学报》2016,65(12):128503-128503
许多忆阻器都具有与生物神经突触功能相似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记忆与遗忘特性、经验学习特性等.文献[17]根据记忆与遗忘特性建立了这类忆阻器的模型,文献[19,20]在对该模型的仿真研究中发现该模型也具有描述经验学习特性的能力.在关于这一模型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模型状态方程的特性与机理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分析中发现原模型的窗口函数的设计和使用存在问题,并且原模型建模时对于实验现象的解读不够准确.针对这些问题对原模型的状态方程进行了改进,完善了模型功能.对于该模型能够描述经验学习特性的机理,分别利用对于模型的状态方程的分析以及周期脉冲信号作用下的状态方程解析分析,对该机理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讨论.利用机理分析所得的相关结论,设计了基于经验学习实验的模型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和函数的估计方法,方便了该模型在这一类忆阻器的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邵楠  张盛兵  邵舒渊 《物理学报》2019,68(1):18501-018501
人类记忆的形成包括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三个阶段,类似的记忆形成过程在不同材料忆阻器的实验研究中有过多次报道.这类忆阻器的记忆形成过程存在有、无感觉记忆的两种情况,已报道的这类忆阻器的数学模型仅能够描述无感觉记忆的忆阻器.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有感觉记忆的忆阻器的研究文献中所报道的实验现象,设计了具有感觉记忆的忆阻器模型.对所设计模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存在感觉记忆的这类忆阻器特性的描述能力:对忆阻器施加连续脉冲激励,在初始若干脉冲作用时忆阻器无明显的记忆形成,此时忆阻器处于感觉记忆阶段,后续的脉冲作用下忆阻器将逐渐形成短期、长期记忆,并且所施加脉冲的幅值越大、宽度越大、间隔越小,则感觉记忆阶段所经历的脉冲数量越少.模型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可用连通两电极的导电通道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形成与消失来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