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通过化合物(Ⅱ)与相应的(Ⅰ)及氯苄反应情况,说明化合物(Ⅰ)中氯原子的活泼性小于酰氯、而大于卤烷及乙烯式卤化物中的卤原子。而相当于丙烯式氯苄中的氯原子。 2.化合物(Ⅰ)与苯酚纳及β-萘酚钠在水或二氧六环中作用,主要产物为ArO-基取代物(V_a,b),但与苯酚钠在二氧六环中作用时还分离出少量的苯基取代物(Ⅵ) 3.化合物(Ⅰ)与邻氨基苯酚作用时,不输在高温加热或在二氧六环中与其纳盐作用时均生成氨基取代产物(Ⅶ)。 4.化合物(Ⅱ)与苯甲酰氯在吡咤中作用时,除产物(Ⅹ)与(Ⅸ)外,还分离出产物(Ⅲ)。我们认为(Ⅲ)的生成是由于化合物(Ⅱ)中的-ONa基与苯甲酰氯中的氯原子进行交换的结果。相反的交换反应发生在(Ⅰ)与叔丁醇钠或丙二酸乙酯钠化合物反应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上世纪中期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伦塞尔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建立的“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到1980年代进入研究生课堂,在中国学界又经过一批学者数年的努力,如今它已经在国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初步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而粗略地打造并向理论界推介其大致的框架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从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历史线索、发展规律、社会条件及其社会功能、实践价值方面勾画了科学技术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