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本文提出了利用文本频谱进行中文文本轮廓分析的表征方式.该方法基于不同时代、体裁和领域的文本在文字使用方面具有偏好性的假说,以文本中单个字符为单位,通过文本频谱刻画方法统计所有单字符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并使用刻画出的文本频谱对文本进行表征;利用频谱比对分析技术,可计算出任意文本间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2015 年国庆节期间,令中国科技界最为激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获奖可谓是名符其实、众望所归,也为中国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意味着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和纪念屠呦呦进行青蒿素药物研发的丰功伟绩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PCR引物设计是PCR实验中关键而重要的一步,而引物的特异性情况直接影响着PCR实验的成败. 首先,设计了基于多因素(序列相似性,引物3′末端自由能,Tm等)的PCR引物特异性评估工具——MFEprimer;其次,在MFEprimer的基础上,结合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在Taverna工作流平台上构建了PCR引物设计(primer3)与评估(MFEprimer)一体的工作流系统——TPM(Taverna-Primer3-MFEprimer),实现了从引物设计到评估的自动化分析流程,使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生的与传染病以及生物安全相关事件,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在人造生命方面的安全风险,提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重构、重建、重塑人类与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关于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从生命起源与协同进化的角度考虑,提出需要正视微生物本身应有的生存空间与生存逻辑,辩证分析并重构人与病毒、人与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从人菌共生、人菌共赢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善人体共生微生态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这些部门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着国家的创新业绩。可以把国家创新体系看作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慢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不仅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仍然缺乏良策,而且新药研发速度也并没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得到提高,进而导致欧美以及中国医疗改革举步维艰,反过来提示当代医疗模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进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基于大量志愿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慢病的菌源性学说”,倾向于认为人体慢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紊乱造成的,同时证明可通过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显著改善包括便秘、肥胖、糖尿病等在内的慢病症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心理活动的菌源性学说”,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除了与大脑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人体共生菌群密切相关,甚至不排除人类心理活动有可能是微生物菌群通过人体大脑控制下的机体行为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表现。进而提出新医学理论和菌心说学说,认为人菌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而人菌失衡是慢病的根源,而且人菌失衡的关键在于人体和菌群之间的碳源竞争。菌心说学说认为相对于人体的躯体和大脑而言,由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所构成的“心脑菌脑”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中心和重心,而人体则有可能是被设计为菌群微生态系统提供生存与发展作用的场所和工具。基于这一观点,不仅可望实现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突破,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对人类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认知与升华,对于重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采用角锥喇叭天线,使用不同输出平均功率的毫米波激光辐照秀丽线虫,采用实时显微摄像系统记录线虫行为学变化,并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线虫细胞形态学变化。受照射后自由活动的秀丽线虫能够快速逃离高功率毫米波的辐照区域。当受输出平均功率为10 W和12 W辐照后,线虫先后出现运动速度增加、运动速度减慢直至身体僵直不动的变化过程。当输出平均功率为5 W时,线虫出现热耐受现象。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辐照后的线虫腹中卵细胞核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可显著影响线虫的行为学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同时说明秀丽线虫是可适用于高功率毫米波生物效应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持续高发的慢病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近年来生命科学和传统医学及当代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的慢病高发现状反过来提示人们,必须采用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慢病的病因学问题,方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慢病防控难题。在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测试与体验,陆续形成了饥饿源于菌群及慢病源于菌群的系列新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菌心说学说(简称菌心学说)及其相应技术。本文系统阐述菌心学说的观点,以及基于该观点形成的慢病起源的新认识,同时提出有效的慢病防控方案。以往中医主张"天人合一",西医主张"人类基因异常导致慢病",在菌心学说框架下所形成的肠道菌群异常(通过导致人类基因异常)而导致慢病的新医学体系,恰好对应了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版本(中医对应于"医学1.0"版本,西医对应于"医学2.0"版本,新医学对应于"医学3.0"版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