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GPS数据中解算电离层TEC的最大误差源是硬件延迟。作者介绍了两种解算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的方法。利用单站的GPS双频数据,计算了2004年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硬件延迟进行了比较,并且和欧洲定轨中心的公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纬度台站数据解算硬件延迟的误差特点。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以解算TEC和硬件延迟,结果是可靠的。解算的硬件延迟的标准偏差与观测站的纬度有关,在中国区域,纬度越低,估算的硬件延迟偏差越大,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A sudde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was detected by the Doppler shift sounding equipment at Beijing, about 25 min later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umatra earthquake on 26 December 2004. This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appeared less than lOmin after the earthquake was first recorded at Beijing seismological station by the arrival of the seismic Rayleigh wav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bout 18rain is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seismic Rayleigh wave to propagate from the epicentre to Beijing and then about 5-10min for acoustic waves to propagate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Beijing area to the altitude of the ionosphere. Also, a report was made as another example to show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 of Doppler shift observation at Beijing area during the Mount Pinatubo eruption of 1991. These two examples show clear evidence of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The former case i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of infrasonic waves of the Earth surface oscillation due to the Rayleigh wav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while the latter is in the acoustic-gravity wave category directly excited in the atmosphere by the mass and energy eruptions of Mount Pinatubo.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伪距+载波相位联合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分析了1998-11-22耀斑爆发期间北京、上海、武汉、西安GPS观测数据得到的电离层TEC。此次耀斑爆发引起了设在北京的高频多普勒长达15min左右的无线电短波中断。通过对GPS得到的电离层TEC进行分析发现: 此次耀斑造成了大面积的电离层TEC的增加,耀斑爆发引起的最大TEC增幅在1.25个TEC单位左右;利用高精度的GPS数据处理方法可研究耀斑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另外,还分析了由GPS计算的TEC的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GPS伪距+载波相位联合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分析了1998-11-22耀斑爆发期间北京、上海,武汉,西安GPS观测数据得到的电离层TEC。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站GPS数据的GPS系统硬件延迟估算方法及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GPS数据中解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最大误差源是硬件延迟。作者介绍了两种解算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的方法。利用单站的GPS双频数据,计算了2004年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硬件延迟进行了比较,并且和欧洲定轨中心的公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纬度台站数据解算硬件延迟的误差特点。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以解算TEC和硬件延迟,结果是可靠的。解算的硬件延迟的标准偏差与观测站的纬度有关,在中国区域,纬度越低,估算的硬件延迟偏差越大,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GPS作为第二代全球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服务,十几年来在军事和民用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系统采用了通过高轨道卫星发射无线电波来进行精密定位的原理,因此,从GPS卫星到GPS接收机的整个系统都会受到空间环境变化及空间天气灾害事件的影响。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是指那些能够对空间或者地面应用系统造成大的影响的太阳爆发及近地空间环境的响应事件。从GPS系统的定位机理和系统定位精度方面的设计要求来看,这些影响会制约GPS系统的可靠性,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GPS用户在地球部分区域不能有效地实施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7~1999年全球日地电离层观测卫星的耀斑观测资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的观测资料,对不同级别耀斑爆发期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时间的变化特点、TEC增幅及其与X射线最大辐射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缓变型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电离层对此类耀斑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7-1999年全球日地电离层观测卫星的耀斑观测资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的观测资料,对不同级别耀斑爆发期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时间的变化特点,TEC增幅及其与X射线最大辐射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缓变型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电离层对此类耀斑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