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按三唑类、噻唑类、吡啶类对含有唑类的杂环化合物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年来唑类化合物在抗菌活性及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并预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胆甾醇出发,经过4步反应,合成了系列不同的3-取代-B-降胆甾醇-6-(4′-甲基)缩氨硫腙衍生物,采用IR、NMR及HRMS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分别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T47D)及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研究了目标产物对这些细胞的抑制生长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除了乙酯基取代化合物外,当底物中3-羟基改变成为其它酯取代基或含氮的肟基及肟醚官能团后,原底物的细胞毒性显著降低。然而,3-乙酯基的存在对底物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却大大降低化合物对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抑制生长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喷泉系统,本系统是PC机将数据通过RS-232总线传输到单片机,然后应用单片机实现音乐播放、电机转速等功能,实现远距离调控及水、光、电的完美结合,本系统功能强,成本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计降雨是工程水文计算的重要内容.为提高设计降雨的客观性及工程水文计算的区域适用性,选取河北省永年站1980—2018年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为研究数据,在分析其降雨年际、年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降雨量、降雨峰值、降雨历时、峰值比四个特征作为关键要素,采用以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为变量的排频法,分别对永年站汛期、非汛期的典型降雨过程进行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永年站近39年降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丰平枯交替变化特征;汛期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量为16.5 mm、降雨峰值为6.2 mm、降雨历时为3 h、雨型为单峰靠后;非汛期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量为15.9 mm、降雨峰值为2.6 mm、降雨历时为10 h、雨型为单峰居中;汛期设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峰值大、变化急且降雨量集中于后部的特点;非汛期设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长、峰值小、变化缓且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中后部的特点.不同时期特点迥异的设计降雨过程较好地反映了区域降雨的时程特征,可为城市防洪排涝的计算、科学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面单元人工降雨产流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前期含水率、坡度、雨强和植被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目前,利用人工降雨产流试验对降雨产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关注华北平原地区的较少,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华北地区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利用河北工程大学临洺关校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地表径流产流响应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产流起始时间随土壤前期含水率、坡度和雨强的增大而减小,且受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影响更显著,产流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裸地坡产流起始时间小于自然草地,在起始产流至达到稳定临界点的时段内,裸地和草地坡产流量与产流历时呈现对数关系;累积产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线性函数分布,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相较植被和坡度而言,土壤前期含水率和雨强是影响试验单元产流最重要的两大因素.通过上述不同情景、不同因素的试验差异分析研究,以期为构建适用于华北平原的产汇流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7.
天球上靠近的两个高红移类星体(也称为背景类星体)与低红移类星体(也称为前景类星体)组成一对类星体对.本文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获得22对类星体对,其前景类星体的径向方向(视线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视线方向)都探测到成协的Mg Ⅱλλ2796, 2803吸收线,其中,横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背景类星体光谱探测,径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前景类星体光谱探测.这22对类星体对在前景类星体处的投影距离范围是101.7–473.9 kpc.研究发现,前景类星体横向方向的Mg Ⅱλλ2796, 2803吸收线由前景类星体宿主星系晕的吸收介质主导,但是径向方向的吸收线可能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宿主星系以及宿主星系晕.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宿主星系或宿主星系晕,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类似.但是,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在较高概率上都可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