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淮北滨海地区生土培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8年在江苏淮北滨海地区的新整生土地上进行了施用猪粪、饼肥、秸秆等有机物料的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以猪粪肥自理培肥效果最佳,秸秆还田处理中以麦季还稻秸稻季还麦秸各5625kg.hm^-2为较好。3季培肥后,土壤各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时为0.2202,3季后上升到0.3833,但与当地大田土壤肥力综合值0.5653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处理第3  相似文献   
2.
提出养分分配指数即某一时刻地上部各器官的吸氮量与地上部总吸氮量的比例的概念来描述水稻氮素的分配.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了不同品种与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分配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分配指数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变化.根据分配指数的变化特点,构建了叶片、茎鞘、穗部氮素分配指数随水稻生理发育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模型,从而较简明地反映水稻植株各器官氮分配指数的连续变化,提高了模拟的可用性.将品种特征参数和施氮水平作为调节因子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适应能力.对叶片和穗氮素分配指数模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2%和6.3%,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沿江砂壤土上进行了长达12a的稻麦复种连作长期少免耕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少耕的、麦产量与常耕基本持平,免耕小麦稳定增产,平均增产5.3%,免耕水稻平均减产2.2%,长期少免耕产量没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变化,在经历约5a的少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全耕层有机质含量耕法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层交由有所不同,少、免耕表现出表层富集,富集系数后7a平均分别为1.1140和1.1608,不同耕法间0-  相似文献   
4.
我国麦类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麦类作物关于阶段发育、形态发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田间土壤水分和养分效应、作物气象环境和灾害的模拟研究及其在大田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将作物模拟技术与麦类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同时,将麦类作物栽培优化原理和专家知识相结合,使麦类作物生产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管理, 是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淮北地区土地平整后形成的生土上,对水稻-小麦-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绿肥-水稻3种种植模式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产投比及与土壤肥力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季数的增加,氮、磷的产投比有很大的提高。3季种植后,有机质投入量与土壤有机质净增量,总投氮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总投磷量与土壤速效磷,总投钾量与速效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肥料投入对生土壤肥力演变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耕作学是农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耕作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考核体系,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生长模拟包括阶段发育、形态发生、光合与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作物与水分的关系、作物的养分效应、作物气象环境的模拟等几部分内容.综述了近10年我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的生长模拟模型研究状况,将其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结合,建立更完善的作物生产计算机决策管理系统,是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