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2.
3.
人类社会诞生后,社会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主体向度中介,与自然选择共同推动着属人世界的生物进化。社会选择发生的必然性,规定于自然选择的“设定”、人类的需要本性、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实践。其历史发展,迄今呈现为相继的三个阶段,即:依附型自发选择阶段、对立型自觉选择阶段、和谐型反思选择阶段。其基本形态在对象性关系的视面分别表现为:生物界固有本性与社会主体的本质力量辩证统一的“肯定方式”、社会主体与生物界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和“异化”矛盾运动的对象性活动、社会主体对象化与生物对象主体化的二重过程辩证统一的合理形态。研究作为生物进化主体向度中介的社会选择,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生物系统的最终生存依赖于自然选择所选择的社会选择,任何贬低人类在生物界主导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社会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选择能使生物界有限价值的生成能力向无限扩张,“唯生态论”作为缺少主体性根据的悲观主义,可对持续发展有害;当代生态危机在最终意义上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结果,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出生态危机的阴影的唯一选择指向只能是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实事求是作为主体把握对象的“静止的反映”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主体意义(价值)世界的一种对象性表达,其发生的逻辑根据在于对对象意义(价值的)认识,因此,把握意义的实事求价的价值认知,先于把握规律或本质的实事求是的事实认知,即意义先于是。意义先于的合理性的学理支撑在于:在一般性维度,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的相互作用。作为“因果关系的充分发展”,存在着何者先在的可能性。人的需要本性在认识域的外化,首先表达为对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的价值判定,使何者先在的可能性现实化为价值认知先于事实认知。在认知结构维度,意义先于是植根于个体认知结构基始于人的非人阶段的前价值认知,在与自身生命活动不再直接同一的进化中的价值认知因子的首先生成的原始发生,和其对事实认知因子后继生成的“安排”;根源于社会性认知结构的价值认知因子,生成于事实认知因子的历史构成。在认知操作维度,事实认知操作为价值关系而存在,事实认知操作现实地发生于价值认知操作的过滤,价值认知思维方式对事实认知的无依赖性的自整合的对对象意义(价值)的判定,使意义先于是具有必然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7.
客体间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类性对客体间性的遮蔽,是客体本质属性研究的一种疏漏。客体间性是客体间互渗、互动、互融的规定性。客体间性支撑于客体的反应性、过程性、关系性。客体间性以客体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渗透、推动和融合效应为存在形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别性的动力型中介,是客体间性实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概念依表征对象的现实历史,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循环中永恒流变,生产力现实历史,迄今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生产力历史阶段的本质差别突出表现在合自然规律性方面。生产力概念依表征对象,呈现为三种形态,构成逻辑有序的概念群,在流变中反映了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史的认识和实践的本质。生产力概念历史流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四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