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石油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由于其勘探程度低,四棵树凹陷的构造研究不够深入,无法进行彻底的油区构造分析,对进一步寻找油气圈闭造成了困难.文中对四棵树凹陷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其分为五大构造体系:(1)四固南断裂构造体系;(2)四棵树—–西湖—–奎屯南背斜;(3)固尔图断裂构造体系;(4)艾卡西断裂构造体系;(5)卡因迪克断裂构造体系;然后分别对每个构造体系进行逐一解剖,即主要从地震剖面入手,一一进行地震地质剖面解释,将其划分为每个具体构造,讨论其形成的时期以及动力学特点.重点是建立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格架,为进一步四棵树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郯城县清泉寺附近发现一个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型化石点。化石分布在4层连续层面上,足迹数量达200多个,但较清晰的主要分布在第2层面上,有71个,多呈椭圆形,其中最大的103cm,最小的13cm。尽管足迹总体较为杂乱,大小差别很大,风化剥蚀严重,但仍可识别出至少6条行迹。推测这6条形迹中的5条为蜥脚类,另一条为鸟脚类。中间的3条(Tw3~5)大致平行、行迹方向相似(NNE),足迹大小相似(长度平均值分别为75、74、71cm),行迹较为紧密(行迹中线间距离最宽处约1.7m),应为同时、并排行进的3个成年个体形成。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行迹Tw4的中间,夹杂分布着至少12个小型椭圆形足迹,长轴直径13~21cm,有的足迹踩在大足迹之上,推测至少为2个跟随父母行进的幼年个体的行迹。边缘的3条行迹(Tw1、Tw2和Tw6)方向相反,应为随后的恐龙所遗留。通过恐龙行迹特征的研究,提供了蜥脚类恐龙群居的新证据。传统认为,该足迹点的产出层位为早白垩世大盛群最顶部的孟疃组,但根据足迹化石的产出特征及组合特点,结合含恐龙足迹层位的区域对比,认为清泉寺地区产恐龙足迹的这套地层应属于大盛群田家楼组。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块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具有很大争议,原因在于对拉萨地块基底特征的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拉萨地块演化和成矿潜力的评价。本研究对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玄武岩中的锆石捕掳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捕获锆石绝大多数具有S型花岗岩结晶锆石的特征,或代表了拉萨地块南部存在变质沉积岩基底。锆石年龄呈现210、552和1 043 Ma三个峰值,分别对应三叠纪拉萨地块南缘的弧岩浆事件、埃迪卡拉纪末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原特提斯洋俯冲事件以及拉萨地块在中元古代时期与非洲大陆的亲缘性。该成果为拉萨地块的基底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有大规模的蛇绿岩体。选取日喀则柳区蛇纹岩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岩相学研究发现,柳区蛇纹岩中蛇纹石含量超过90%,平均为95.6%,蛇纹石化程度高。研究表明,柳区蛇纹岩保留了原始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征,同时经受了俯冲带环境的改造,具有大洋中脊(MOR)和俯冲带之上(SSZ)的双重构造演化背景。全岩主量元素研究表明,柳区蛇纹岩原岩在经历强烈蛇纹石化作用过程中,存在CaO、Al2O3和MgO的流失,而后期碳酸盐化作用对Ca流失具有补偿性。柳区蛇纹岩与全球深海及弧前蛇纹岩的Al2O3-CaO和Al2O3/SiO2-MgO/SiO2趋势的不一致性,以及MgO与SiO2、Al2O3之间无相关性进一步表明,强烈的蛇纹石化作用对柳区蛇纹岩原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影响较大。另外,通过与已发表的研究区新鲜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