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断电自感实验中(实验电路图参见图1),开始时开关S闭合,小灯泡D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看到小灯泡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然而要想使小灯泡在断电瞬间出现闪亮现象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要求流过小灯泡的感应电流大于原来的稳恒电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通过用计算机接口对该实验进行采集处理,如图1所示,发现该实验还有些问题值得研究,希望与同仁们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中广泛选用竹模板的施工工艺。传统的模板工程施工方法一般选用钢大模板整支整拆,或者采用小钢模板散支散拆的方法施工。采用钢大模板施工,易使施工场地狭小的工程项目选用钢大模板时遇到困难。采用小钢模板时,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校正加固困难导致混凝土墙体的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言认知EEG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汉语语言认知为例,探讨语言认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通过计算F3,F4,P3,P4,Fz,Cz,Oz这些电极记录的脑电图(EEG)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和Lyapunov指数,表明大脑语言认知系统属于高维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只需有限的几个变量就可描述和表征这种整体的、宏观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一种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信息类学科属于技术科学.该学科在20世纪经历了4次技术重点的重大转移,这些转移对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都产生了显著影响.21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诸方面都将有重大变化.在总结国内外相近专业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本科生和硕士生专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大本科”教育理念,建议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由通用自然科学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技术课程构成了专业课堂教学类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题性实验构成了实验类教学体系.专业技术类课程和专题性实验课程是本科生和硕士生相衔接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5.
孟丽艳 《物理通报》2001,12(6):46-47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研究人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它是磁共振成像的一种应用和深入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它是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这一物理现象发展起来的.194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核磁共振现象,直到70年代初,它一直沿着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学的方向发展.1972年达马迪安(R.Damadian)提出磁共振成像的设想,并指出可以用磁共振成像仪扫描人体检查疾病.1973年劳特伯(P.Lauterbur)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用试管样品得到的磁共振截面像,显示了磁共振成像的可能性.从此开始了磁共振成像的发展时期.1980年在实验室中获得了足够清晰的有医学诊断意义的人的头部磁共振图像.磁共振成像仪逐渐形成产业,开始进入医院,主要用于观测人体内部解剖学结构,确定肿瘤和其他疾病的位置.1990年对动物的实验表明,有可能用磁共振成像研究大脑功能.1991年发表了第一幅有意义的人的大脑功能的图像,显示出视觉刺激在大脑的反应,开始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至今刚刚过了几年的时间,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砼构件蒸汽养护后的强度损失和减少损失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砼蒸养的优点及强度损失砼构件采用蒸汽养护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具有许多优点。首先,由于养护温度高强度上升快,大大缩短养护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该生产工艺不受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经实践证明砼构件的蒸汽养护也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即蒸汽养护后的强度会有一定的损失。按照GB50204-92的规定,砼试件与砼构件同时入窑,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蒸养,在构件强度达到70%以上时出窑,砼试件再转入标准条件下养护,总养护28天时测其抗压强度。这种测定砼构件强度的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生产中我们经常发理蒸养砼试件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