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基于"三心重合"的设计思想和飞行器的姿态需求,建立了含立方项非线性刚度的惯组小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惯组小系统存在系统动刚度和减振器动刚度的"双层级"概念.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渐软非线性系统对正弦扫频激励的响应,得出减振器动刚度存在对激励幅值和激励频率的敏感区域,采用动刚度曲线表征了减振器的非线性软化特性.利用虚弧长延...  相似文献   
2.
强冲击载荷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复合材料细观思想,通过研究钢筋混凝土代表性体积单元,提出了理想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可由混凝土材料粘弹性本构关系与一个依赖于增强钢筋材料特性的常量G的乘积确定的思想;假设损伤只发生在混凝土材料内部,并给出了一般的损伤演化方程.由此得到了单向加筋、正交双向加筋和正交三向加筋混凝土的损伤型动态本构关系.数值拟合表明,理论预示曲线与试验结果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统计细观理论和Perzyna黏塑性本构方程, 构造了一个塑性与损伤相耦合的本构模型来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强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特性. 在该模型中假设: 1) 宏观上混凝土材料是一个均匀连续体, 而从细观分析其内部则包含了大量随机分布的微裂纹和微空洞等损伤缺陷; 2) 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化是由其内部拉伸应力作用下微裂纹扩展的累积而引起的, 导致了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弱化; 3) 随着微空洞的塌陷, 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体积模量也相应增加, 将这一过程看作是微空洞损伤的演化发展; 4) 微裂纹和微空洞损伤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5) 当裂纹扩展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混凝土材料发生粉碎性破坏. 利用实验结果确定模型所需参数, 并将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材料动态性能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与唯象本构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宁建国  商霖  孙远翔 《力学进展》2006,36(3):389-405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工程材料, 其材料组份复杂、变化因素多, 因而力学 特性也复杂多变. 动\linebreak 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 还涉及了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 压力相关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 使得其本构理论的研究更加困难. 本文中, 回顾了 近20多年来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 主要总结了 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特性研究中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 并在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河北省铁路网布局进行优化.首先在对影响铁路网布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过境运输需求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有铁路网情况,形成布局初步方案.其次将研究对象划分成20个交通小区后,对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和2025年20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再经过多次流量分配后得到布局优化方案.最后利用路网密度指标对河北省铁路网布局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满足未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材料冲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建国  商霖  孙远翔 《力学学报》2006,38(2):199-208
基于混凝土材料强冲击加载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两种损伤型动态本构模型: 损伤型黏弹性本构模型和损伤与塑性耦合的本构模型. 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冲击试验结果的 比较可发现,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了显著的塑性变形,由此 损伤型黏弹性本构模型的应用就存在一些不足. 而损伤与塑性耦合的本构模型由于考虑了裂 纹扩展引起的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弱化,以及微空洞缺陷塌陷引起的塑性变形,因而能更好地 用于模拟强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冲击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