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于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的围岩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影响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掘进速率的地质因素,利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建立TBM滚刀破岩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的地质条件对TBM掘进速率的影响,根据TBM在围岩中的可钻性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的围岩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TBM掘进速率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岩体中的节理条件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围岩强度越低,节理分布越密集,TBM掘进速率越高;而围岩强度越高,节理间距越大,使得TBM掘进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低频信号在玄武岩地区深层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汉油田陵北玄武岩地区深层成像问题为例,分析了玄武岩地区深层成像困难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波场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玄武岩地区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非均匀性很强的高速玄武岩地层会对常规频率勘探地震波场产生散射和屏蔽作用;长波长信号具有较强的穿透非均质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圆形洞室岩爆成因分析及其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分析岩爆形成机制和传统经验判据的基础上,对岩爆产生条件及其产生部位作了预测,并提出了岩爆预防对策:设计阶段应对洞轴线进行选择、对洞室断面进行优化;施工阶段应进行超前应力解除、围岩软化,以及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合理选择围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高液限土的物理特性和工程特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高液限土处理方法,对浙江省龙浦高速公路的高液限土进行了室内改良试验,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改良效果.铺筑了采用掺灰、掺碎石和掺砂改良的高液限土试验路,对掺灰路段采用路拌法和包芯法的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相应的观测,初步明确了掺灰、掺碎石和掺砂改良高液限土路基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定义及其在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中的作用;依据统计理论,评价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一般统计特征;在此了,进行该系数的确定性模型研究及其相应的检验,说明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实际分布和伽马模型及布尔模型上人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单裂隙岩体剪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利用颗粒流程序研究裂隙倾角和法向应力对单裂隙岩体力学行为的影响,分别从岩体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及细观力学特征3方面对非贯通单裂隙岩体试样直剪试验中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法向应力越大,剪应力峰值及对应剪切位移越大,裂隙倾角为60°时,剪切应力峰值最低,与完整试样相比,裂隙试样黏聚力下降最为明显;(2)剪应力曲线由低法向应力(小于5 MPa)时的"光滑"状转变为高法向应力(大于15MPa)时的"台阶"状,主要是高法向应力时岩体内微裂纹产生的速度快慢相间,致使裂纹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3)法向应力越大,试样内微裂纹数目越多,剪切裂纹数目逐步增加,但仍以张性裂纹为主,大部分微裂纹在剪应力峰后段形成,单裂隙岩体的破坏主要是由张性裂纹汇聚贯通而形成的宏观拉破坏;(4)单裂隙岩体的剪切破坏是颗粒间最大接触力位置的转移与微裂纹交汇贯通的结果,"压致拉"作用力在剪切过程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某电站勘探平洞超挖块体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某电站勘探平洞的超挖测绘,分析了平洞超挖块体的边界条件,确定了超挖块体的类型及其特征,推导了各类型超挖块体体积及其有关重心位置的计算公式,评价了各类型超挖块体的体积及其相关分布模型,以及块体重心位置的分布特征,这对于节理岩体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以及加固处理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基础沉降与所需桩数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把概率统计应用到减桩的设计计算中,即用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优化参数的选择,合理地评价计算后的结果.通过某工程实例,得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体分类的大量实例 ,利用统计学和模型原理 ,探讨了RMR值、Q值和自稳时间各自所服从的分布规律 ,同时评价了它们与岩石类型之间和自身的相关关系 ,旨在通过实例及岩石类型的分析与研究 ,为以后工程实践及其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灌注桩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建立了桩端土层较软和桩底沉渣较厚条件下的桩端荷载沉降数学模型.基于假设的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对灌注桩沉降过程中桩侧土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桩侧土荷载传递线性软化模型条件下桩端土硬化非线性模型的荷载沉降关系;依据桩侧土体完全弹性、弹性+软化、弹性+软化+残余、残余+软化、完全软化状态下的桩端土非线性模型的荷载传递关系,导出了单桩荷载传递公式,得到了桩侧土体多种状态下的桩顶荷载沉降规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