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中混凝土芯柱三向受压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灌孔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基于大量的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泊松比、峰值应变、极限应变等参数,并引入到Domingo J.Carreira等提出的混凝土本构模型中,得出了适用于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公式.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供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设计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粘贴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粘钢板、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加固材料的加固方案统一归类为“粘贴加固”.结合试验观察结果,将粘贴加固受弯构件破坏分为3类破坏形态,并给出各自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和使用范围.通过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粘贴加固技术是可以用统一的计算公式来取代现有的几种加固公式.这将有助于设计人员根据各种加固材料特性,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最优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际工程设计中,带边梁的边悬臂梁在作为重要承重构件时,往往忽略了边梁对边悬臂梁产生的约束力矩,从而使得该边悬臂梁偏于不安全.从约束力矩理论出发,采用正对称结构形式,提出了边梁对边悬臂梁产生的约束力矩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调整边梁与悬臂梁抗扭线刚度的比值,相应约束力矩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Φ值的增大,约束力矩减小.因此,建议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大边梁的截面,以减小悬臂梁的扭矩.  相似文献   
4.
砌体在受到竖向荷载作用时,裂缝沿竖向灰缝位置展开并贯通,直至破坏﹒基于此种破坏形态,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竖向灰缝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一特点,本文认为砌体在受到竖向荷载作用时,与竖向灰缝相连的上部砌块实际上是受到弯矩作用,因此砌体的抗压强度远低于砌块﹒目前学者们对砌体的抗压强度研究较多,但关于砌体抗裂强度的研究尚未得见﹒为此,本文建立了砌块竖向灰缝处悬空,两端弹性支承的受力模型,由公式推导确定了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抗裂强度计算公式,并与其它相关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由大跨度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的大剧院建筑,过火后不同结构部分损毁情况大不相同.介绍了某大剧院遭受火灾后,结构剩余强度的检测和鉴定.通过对火灾现场进行详尽的调查后,根据现场火灾损毁及构件表观情况温度调查,结合《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1](CECS 252-2009)进行了不同区域结构受热温度的判断及划分;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1]和现场检测结果,对不同温度区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钢筋材料的强度进行折减,运用PKPM软件对火灾区域结构进行了承载力分析和安全性鉴定,并提出了该结构火灾后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主次梁钢筋交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危害性,并就施工中常见的3种处理方案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南省湘潭市某400年残余牌楼结构存在的平面外倾斜、石梁裂缝及不均匀沉降等一系列严重的结构安全问题,从结构安全和维护文物原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背面设扶壁柱、圈梁的整体加固以及墙体拉结筋和“马牙槎”等连接构造措施的综合加固方案,经有限元分析和加固前后基频测试的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加固方案不仅能显著地提高该结构的平面外刚度、减小平面外变形和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同时又最大可能地维持了文物原貌,实现了结构加强和文物修复的共赢,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风机基础普遍存在基础环周边的混凝土疲劳损伤,通过设置泡沫等模拟风机基础内部损伤,利用平测、斜测和扇形扫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超声检测并成功检测到缺陷区域.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风机基础环内部成孔困难,提出了"切线测缺法",即在基础外侧开孔,利用超声波一定的绕射原理,成功对湖南某问题风机基础下部损伤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建立主跨300m级独塔斜拉桥MIDAS/Civil空间有限元模型,开发Civil 2MARC可视化接口程序,进而将MIDAS/Civil模型转入MSC.MARC程序中并检验了模型转化前后的一致性。然后,开发了基于地表功率谱的地表多点地震动生成理论的多点地震动可视化软件MEMS_b(Multiple Earthquake Motions Simulation b)。进而说明了适用于多点位移-速度计算模型的相对精确性和容易实现的优势,并与MSC.MARC程序相结合应用于该桥梁的多点激励分析。最后分析了该桥梁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与弹塑性反应,并研究多点输入和材料率效应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开发的可视化接口程序Civil2MARC界面便于操作,运行稳定,转化高效且结果可靠;(2)开发的可视化多点地震动生成程序MEMS_b界面友好,参数设置灵活且结果有效;(3)位移-速度多点计算模型理论完备,并可通过MSC.MARC程序对位移-速度多点计算模型加以实现;(4)解释并给出了应变率效应和多点地震动对该斜拉桥的塑性铰首次出现时间、位置以及计算末态塑性铰分布的影响规律。本文涉及到理论模型、程序开发及应用计算,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风机基础中存在的混凝土风致疲劳破坏,本文提出一种局部栓钉加固方案,即通过对原破损混凝土及穿筒钢筋进行置换后,在穿筒钢筋上下一定范围内,在基础环内外均布置一定数量的栓钉以加强混凝土与基础环间的连接强度.对标准加固单元的极限荷载工况、正常运行工况和疲劳强度进行承载力以及疲劳强度验算.该加固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