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16篇
物理学   89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测定汞的金汞齐富集热解系统。研究了该系统与冷原子荧光测汞仪联用的工作条件和干扰,在最佳条件下的检出下限为4×10~(-13)克汞,分析周期3分钟,相对标准偏差2.5%(1.5×10~(-9)克汞)。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形态学边缘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形态学腐蚀算子.在边缘检测中,直接对原图像求取一阶差分,利用该形态学腐蚀算子增强边缘梯度、降低噪声的影响,突破了传统的先低通滤波后计算梯度的边缘检测思路.形态学运算不会带来边缘位置的偏移,因此能够对图像的边缘准确定位,同时具有抗噪性.将新方法的边缘检测性能和Canny算子、Log算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边缘定位方法更加准确,具有更好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3.
使用超极化129Xe诱导核的Overhauser效应(SPINOE,spin polarization-induced 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是NMR中的一种新方法,能够极大地改善NMR低灵敏度的问题,给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成像和量子信息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文中简述SPINOE的一些实验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聚集状态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运用多种NMR技术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功能高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1.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的聚集行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丁烷溴化铵(16-4-16)分子中联接基团及靠近离子头的质子位于胶束的壳层, 运动受到一定限制. 而距离离子头较远的烷烃链位于胶束的内部,运动相对自由. 与对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比,16-4-16形成的胶束堆积更为紧密. 通过NOESY谱中交叉峰强度的定量计算,认为16-4-16在胶束中分子以上下交错排列的方式形成球形聚集体.  2. 脱氧胆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在脱氧胆酸钠(NaDC)溶液中,NaDC质子H3与其他质子不同,其横向弛豫时间(T2)表现为双指数衰减,表明此质子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 实验证明,其它胆酸盐的H3的横向弛豫也呈现双指数衰减. 因此推测在胆酸盐的稀溶液中,3-OH质子和羰基氧之间有可能存在氢键作用,形成了头尾相连的分子对结构.  在NaDC和CTAB的混合溶液中,两者形成1∶1的混合胶束. 用NOESY和ROESY研究混合胶束的结构,显示CTAB的离子头位于NaDC的羧酸基团附近. 这可能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 3. 丙烯酰胺/丙烯酸模板共聚物的微结构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物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 在酸性溶液中,分子内的氢键致使聚集体形成较为紧密的堆积,侧链的苯氧基团运动受阻;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丙烯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使得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增大,分子链变得伸展,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导致了聚集体体积变大. 当溶液呈强碱性,丙烯酸完全电离,氢键作用力被破坏,分子呈现自由伸展的状态,侧链的苯氧基团运动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5.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几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构特征、动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研究. 
利用1D 1H NMR方法测得4-癸基萘磺酸钠(SDNS)在313 K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0.82~0.92 mmol/L之间,与报道的298 K时的CMC范围相同. 弛豫时间和2D NOESY实验结果表明,与298 K时的SDNS胶束相比,313 K温度时,SDNS胶束中烷烃链排列得更紧密,其中与萘环相连的第一和第二个亚甲基参与了胶束紧密层的形成,更紧密地堆积在萘环之间. SDNS质子T2值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在单体和胶束两种状态下,质子运动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不同. 由自扩散系数分析得到,SDNS胶束的水合半径约为其单体水合半径的5.3倍. 而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胶束中,由于静电排斥力的作用,在同样温度下SDSN的胶束紧密层排列比SDNS更疏松. 
NMR实验表明,在SDNS/Triton X-100 (TX-100)和SDNS/SDSN体系中形成了混合胶束. 在SDNS/TX-100混合胶束中,TX-100的苯环靠近SDNS的烷烃链,而它的聚烷氧链除与苯环相连的第一个乙氧基基团以外都被限制在SDNS的萘环附近. 在SDNS/SDSN混合胶束中,SDSN的磺酸基比SDNS分子更靠近胶束内部. 而SDNS的萘环将SDSN的磺酸基分隔开,在降低带负电荷的磺酸基极性头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混合胶束的形成.
从自扩散系数、横向弛豫和质子距离等NMR测定参数推测,在浓度为0.26 mmol/L(318 K)的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丙烷溴化铵(16-3-16)溶液中形成了近似球形的胶束,胶束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铵基极性头呈锯齿状排列以减弱分子间静电排斥力的影响. 弛豫时间测定表明,与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丁烷溴化铵(16-4-16)相比,16-3-16在胶束表面的spacer链段更僵硬, 在胶束核区的烷烃侧链排列的更紧密. NMR共振峰的线形分析表明,16-3-16和16-4-16侧链末端的甲基在胶束中位于两个不同的位置.   相似文献   
6.
证实了18C6和水合硝酸钕在乙腈、丙酮和无水醇中均可形成Nd(NO_3)_3·18C6和[Nd(NO_3)_3]_4[18C6]_3两种类型的配合物如果按盐、醚摩尔比≤1:1配料,室温下充分反应,必然生成1:1型配合物;如果按盐、醚摩尔比≥4:3配料,室温下充分反应,必然生成4:3型配合物。两种配合物都是固液同成分化合物。两种配合物在上述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都非常小。实现了两种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相互转变,讨论了转变的条件。提出了用红外光谱和热重曲线定性鉴别两种配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核磁共振(NMR)方法分别测定了表面活性剂辛基苯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AB)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阐述了应用1D NMR线型分析方法对表面活性剂快交换体系平均停留时间的定量测量.实验测量了TX-100和CTAB胶束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平均停留时间.结果显示,平均停留时间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TX-100和CTAB分子进出胶束的速率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加快.利用阿伦尼乌斯公式拟合,获得了TX-100和CTAB的表观交换活化能,TX-100的表观交换活化能为17.6 k J/mol,CTAB的表观交换活化能为75.3 k J/mol.对TX-100和CTAB平均停留时间和表观交换活化能进行分析,得出平均停留时间和表观交换活化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表观交换活化能反映的是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斥力的大小;而平均停留时间不仅受活化能的影响,还与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NMR SNIDE法测定了咪唑并嘧啶分子中质子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弛豫时间(T1),进而得到了各个质子间的交叉弛豫速度,并用于计算质子间距,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Bruker Biospec47/30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4.7T)上实现Spiral快速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梯度场波形、k空间的采样点分布、网格重建算法和图像重建.在空间分辨率为64×64(图像8cm×8cm)的条件下,采样时间为11ms.实验表明基于自旋回波的Spiral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偏共振效应的影响.将自旋回波Spiral方法用于柠檬果肉部分T 2 的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得到的T 2 数值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0.
应用脉冲梯度场(PFG)-NMR对胆固醇定值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两者不同配比下的混合物的自扩散系数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脂蛋白分子颗粒的构成探讨了脂蛋白的自扩散系数分布,认为此种胆固醇定值血清脂蛋白样品具有分散体系的特点,自扩散系数呈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