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Se 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 SP-TP、Se SP-PB和Se 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 SP中Se 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 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 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 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主要过敏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脱脂乳致敏原组分.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中slgE和sIgG;同时荧光法检测各致敏组分体外诱发免疫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分离纯化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致敏组分(纯度>90%).免疫印迹表明酪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组分.抗血清sIgG水平差异显著,sIgE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组胺释放率与sIgG水平是一致的,而与sIgE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酪蛋白抗血清sIgG效价最高为1:25 600,组胺释放率高达(73.28±9.31)%.结论:牛奶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为酪蛋白,对牛奶过敏症的体外诊断治疗以及低/无过敏原配方奶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种赤潮藻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4种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marina)、卵圆褐胞藻(Chattonella ovata)、具齿原甲藻(Prorocenlnmz dentatum))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别用4种赤潮藻免疫Balb/C小鼠,制备针对4种不同赤潮藻的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其亲和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4种赤潮藻的抗血清对各自藻体均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同种藻之间有较强的反应而异种赤潮藻之间交又反应较弱.表明单种藻免疫获得的小鼠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与相应赤潮藻作用,可用于赤潮藻的免疫学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五种赤潮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分泌抗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卵圆褐胞藻(Chattonella ovat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5种藻的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并通过反相间接血凝、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筛选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15CA7、23BG2和23BG9等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5种藻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抗体的亲和力较低,仅与海洋褐胞藻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获得的M18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与以上除尖刺拟菱形藻外4种藻产生高效价的明显交叉反应。结论:获得了3株分泌对5种藻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较低亲和力抗体;而M18细胞株分泌的单抗与除尖刺拟菱形藻外4种藻产生明显的高效价的交叉反应,显示此单抗可代替5种海洋藻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5.
氯霉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氯霉素(CAP)的免疫学方法,采用重氮法、混合酸酐法与碳二亚胺法(EDC)法分别合成氯霉素完全抗原,并通过稳定性比较实验确定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的氯霉素卵清蛋白(CAP-OVA)免疫BMb/C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EDC法制备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CAP-BSA)作为检测抗原,用ELISA方法进行鉴定与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抗与常见抗生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IC50为18.53 ng/mL,灵敏度达到0.53ng/mL,该抗体可用于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2,6-二(苯并咪唑-2’)吡啶(bbp)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bp能有效清除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bbp与BSA相互作用,改变了血清蛋白的空间构象,同时引起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粘度实验验证了bbp能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实验结果对揭示bbp在药物化学应用中的作用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以富硒螺旋藻( Selenium enriched spirulina platensis, Se-SP)为材料,采用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Se-SP的光谱特征,并利用二维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LDI-TOF)鉴定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硒含量,对Se-SP蛋白质组及其含硒蛋白质分布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硒对螺旋藻蛋白质组中多种蛋白质表达有一定影响,观察到对捕光色素蛋白如藻蓝蛋白( Phycocya-nin, PC)、别藻蓝蛋白( Allophycocyanin , APC)和 Robisco大亚基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等蛋白质具有明显上调作用。硒在Se-SP蛋白质组中存在较为普遍,但分布相对集中在pH 4~7、分子质量14.4~43 kDa的蛋白质中。硒在藻体特定蛋白质中的存在形式还有待深入研究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在适宜温度(28±2)℃和低温(16±2)℃条件下,比较研究重复利用Zarrouk培养基(RZ)和新配制培养基(NZ)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增殖和色素成分的影响,探讨培养基再利用对SP生长和低温耐受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采用NZ培养基相比,尽管在适宜温度下完全RZ培养基导致藻细胞增殖速率和生物量降低,但添加50%的RZ培养基(1/2RZ)不仅对藻细胞的增殖速率和生物量无明显影响,而且藻细胞中的主要色素含量明显升高.进一步发现,RZ可增强低温培养藻细胞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细胞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提示,培养基的合理再利用可获得SP最大生物量,增加SP中色素蛋白和胡萝卜素的累积,增强SP对低温的耐受性,因此对提高低温培养SP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