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以氧化石墨烯(GO)、膨润土(Bent)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超声混合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膨润土复合材料(GO/Bent)。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p H、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GO/Bent吸附U(VI)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 H为6、GO/Bent投加量为0.2 g/L、U(VI)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吸附效果达到最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XRD、SEM、EDS分析表明,GO/Bent合成成功,活性位点丰富,离子交换参与了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道路土基的施工、砼材料选择、水泥砼面层施工质量控制等影响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的若干方面的论述,总结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润土经提纯、钠化及负载铁等过程制备铁负载膨润土,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离子强度、吸附剂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阳离子Ca^2+、Mg^2+以及阴离子CO3^2-、HCO3^-等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模拟废水中U(Ⅵ)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溶液pH为6,离子强度为0.01 mol/L NaNO3,U(Ⅵ)初始浓度为19.08 mg/L,铁负载膨润土投加量为0.2 g/L,24 h吸附量达到88.06 mg/g.当pH〈6时,Ca^2+、Mg^2+、CO3^2-、HCO3^-的存在分别降低了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而pH〉7时影响作用不大.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拟合效果较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铁负载膨润土主要通过羟基络合及离子交换作用结合U(Ⅵ)进入其层间及表面.  相似文献   
4.
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受各种外力作用时,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为屈曲。介绍了ANSYS 的特征值屈曲分析的方法,并具体分析了某复合材料集装箱端板的临界屈曲荷载,与经典复合材料层合板计 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全球氦市场价格与供应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氦产量、价格和政策,而近期美国将氦核定为战略储备资源,限制粗氦产量,频频提高氦价格,并实行定额供应措施,对我国大量用氦的科学仪器装置以及科研项目造成重大危害。面临严峻形势,全面掌握氦供应紧缺对科学仪器与科研项目的影响,进行前瞻性部署,并制定合理可行的对策,显得相当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通过揭示先进科学仪器、高水平人才与优质科技成果这三类资源的内涵属性和外在规律,阐述这三类资源的作用及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性,并分析科学仪器-优秀人才-科技成果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科技战略的顶层设计与部署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科研平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航空母舰",其实质是科学仪器、优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体,其建设目标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而这又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不谋而合,因此,建设科研平台理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最终工程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近年来的一系列的"豆腐渣工程",给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提出了严厉的警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最终验收,是建筑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最基本保证,本文就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和验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个有效的、合适的薪酬制度,有助于吸引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目前,要解决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薪酬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就要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获得薪酬调查信息和职位价值评估来创造一个对于雇员和雇主都一样公平的薪酬体系,同时把培训列为一项重要福利,并把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位。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GO)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和水热法合成了磁性介孔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MTiO_2/GO)复合材料,并用其处理含Cd(Ⅱ)废水。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手段对MTiO_2/GO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GO含量、MTiO_2/GO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和Cd(Ⅱ)初始浓度对MTiO_2/GO吸附Cd(Ⅱ)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特征。结果表明,在GO质量分数为60wt%,MTiO_2/GO投加量为10 mg,pH为6和吸附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MTiO_2/GO对10 mg/L Cd(Ⅱ)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为95.4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经5次吸附-解吸后,Cd(Ⅱ)的吸附率仍高达91.85%,说明MTiO_2/GO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离散裂隙网络-离散元(DFN-DEM)耦合方法在花岗岩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探索研究。选取地下实验室工程勘察范围内代表性勘察钻孔和地表露头裂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单元软件3DEC构建离散裂隙网络(DFN)和等效岩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地下实验室-560 m水平试验巷道的硐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硐室开挖引起硐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裂隙与硐室开挖面相交部位发生应力集中现象,硐室围岩出现位移变形;在现有条件下,硐室围岩变形量较小,应力集中程度不高,地下硐室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