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叶色分析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设置不同棉花施氮处理获得不同氮素营养状况的群体,采用数码相机摄影获得棉花冠层影像,采用计算机辅助研究了棉花冠层影像光谱特征与棉花施氮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冠层红光通量下降,蓝光、绿光通量增加。冠层红、绿、蓝光通量的比值B/(R G)可以灵敏反映棉花施氮量的变化,因此可以作为棉花氮素叶色计算机辅助营养诊断的特征值(指标)。土壤背景值和摄影时的光照强度对诊断特征值影响不大,摄影角度对诊断特征值影响较大,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特征值,需要固定摄影角度,以30°为佳。棉花盛花期和盛蕾期均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叶色分析进行氮素营养诊断。  相似文献   
2.
1998-2000年通过室内溶液培养和田间调查分析,对甜菜缺素症状与田间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缺乏必须营养元素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缺素症状,但甜菜营养生理性病害的田间诊断不仅要通过缺素症状进行形态诊断,还应结合化学诊断来综合判断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疆复种油葵品种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5个油葵品种特性不同侧面的量化分析 ,筛选并确定SF1 87和EX399,因其产量高 ,生育期短 ,含油量高 ,株型紧凑 ,便于机械收获 ,可作为北疆地区理想的复播油葵品种  相似文献   
4.
冶军  刘日明 《科技信息》2008,(9):222-222
联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分析高校民族学生课堂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秸秆炭化还田和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棉花秸秆直接还田或炭化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合理调控土壤有机氮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秸秆还田模式设对照(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D)和炭化还田(SB) 3个处理;施氮量为0、300和450 kg·hm~(-2)(N0、N300、N450)。结果表明:(1)施氮肥或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尤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作用更显著。在施氮肥条件下(N300、N450),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处理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2. 8%~33. 4%和37. 2%~38. 4%。秸秆炭化还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2)施氮肥显著增加酸解总氮、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 1%~10. 8%、20. 6%~40%和32. 3%~42. 9%,而对氨基酸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无影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2种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相比,秸秆炭化还田显著增加了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分别较秸秆直接还田增加8. 0%~16. 4%、12. 3%~16. 2%和16. 7%;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态氮含量,较炭化还田增加15. 8%~20. 5%。(3)秸秆还田和施氮肥也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组成。秸秆炭化还田增加了酸解未知态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比例;而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比例。本研究表明,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氮库,增强土壤供氮能力;又能增加非酸解氮含量和酸解未知态氮比例,提高土壤有机氮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对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新陆早13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赣棉11却显著增加;NaCl胁迫下,二品种棉花的丙二醛含量均有一定增加,但新陆早13的丙二醛含量增加更明显.新陆早13的POD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赣棉11受NaCl胁迫影响较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新陆早13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赣棉11则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膜下滴灌棉田,通过滴灌系统将多效唑PP333 随水土施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研究表明,多效唑随水土施可有效地控制植株生长,矮化节间长度,增加单铃重,提高衣分率。施用多效唑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相比,每公顷增产籽棉447 .6 kg,增产率10 .38 % ,每公顷净增收463 .4 ~1 670 .9 元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有棉花滴灌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棉田,通过滴灌系统将多效唑PP333随水土施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研究表明,多效唑随水土施可有效地控制植株生长,矮化节间长度,增加单铃重,提高衣分率。施用多效唑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相比,每公顷增产籽棉447.6kg,增产率10.38%,每公顷净增收463.4~1670.9元。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盐分、氮素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土壤水盐的监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受灌溉方式影响显著,滴灌处理水分下渗较深,使盐分主要分布在30cm以下土壤,同时由于覆膜减少蒸发,有效的抑制了土壤返盐,在距滴头纵向30cm、水平15cm范围内根区形成脱盐区,棉花根系更容易获得生长所需水分、养分,因此棉花比浇灌处理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0.
氮磷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农四师66团氮、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肥施用量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效应函数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肥(N)的适宜用量为137~407kg·hm-2,此时可获得小麦最佳经济产量为7413—11071kg·hm-2。小麦产量对土壤养分的平均依存率为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